“陛下,不可……”
此時,城外全是黑壓壓的叛堂和百姓,誰知道這些百姓里隱藏了多少刺客,又會不會乘亂入城?
大開城門,那不是置陛下的生死于不顧嗎?
皇帝的生命重于泰山。
戶部尚書楊榮趕緊上前拱手:“形勢危急,請陛下速速回宮避險,再派五城兵馬司和羽林衛金吾衛去捉拿刺客便是。”
“荒唐!”
光啟帝滿臉怒容,目光穿過人群落在趙云圳和趙胤的身上,手指下意識地握緊。
“天子跟前,皇城腳下,居然有人敢行刺太子?你竟還讓朕坐視不管,回宮避險?那是朕的兒子!”
趙胤尚且可以為了護著云圳不顧生死,他這個親爹卻要回宮躲避?在幾個大臣的輪番勸說下,光啟帝勃然大怒,痛斥眾人,直接從一個侍衛身上抽出腰刀。
“朕豈是貪生怕死之人?”
他重重咳嗽幾聲,不顧勸阻,大步走下城樓,走到城門,大聲喝令。
“開城門!抓刺客,救太子!”
老臣們汗水都急出來了,如今外面形勢不明,突然開城門無異于自亂陣腳,給刺客空子鉆嘛。
可是不開……
皇帝親口下了命令,何人又敢違背?
在這座皇城里,皇帝的貼身侍衛大概有一千余人,可今夜在這城門口的遠遠大約只有四十人左右。年節當前,今兒是除夕夜,宮中值守也是輪班,較平常更為松散,城門處此時的守衛也只有三十余人,加上城外的人,左不過百十來人。
眾臣認為,當務之急,是調來別處的侍衛和京中兵馬緊急援助,抓叛黨刺客,而不是讓皇帝孤身犯險。
然而,趙炔親眼看到外面的形勢,哪里能等?
“朕的話,沒有人聽了嗎?”
看皇帝舉起了腰刀,仿佛要將不聽命令的人斬于當場,侍衛官晏靳新便立馬沖了上去,指著城門的守備將軍。
“陛下有令,開城門!”
侍衛官是皇帝身邊的侍衛長,一般由公、侯、伯、駙馬都尉等勛戚擔任,這位侍衛官晏靳新便是先帝的親妹妹大長公主趙梓月的親孫子。
晏靳新武功高強,是光啟帝身邊的心腹之人,他一道厲吼,守城兵士哪里敢等?
“哐——啷——”
城門洞開,聲音刺入耳朵。
趙炔隔著城墻也能聽到外面的廝殺聲,心急如焚,門一開,就提刀要沖出去,晏靳新帶著十來名帶刀侍衛緊緊跟了上去……
而其他人則是張羅著叫來守衛增援。
城外的人群早已被沖散了,不知是鞭炮惹燃了店面,還是有人刻意縱火,一片火光沖天而去,混亂的人群攢動如蟻,四處逃命。
朱九等侍衛正將趙胤和趙云圳護在中間,城門一開,他們就發現了。
“大都督!快帶太子入城躲避。”
趙胤側目一望,單手握住繡春刀,另一手將趙云圳挾在腋下,披氅一裹,一個飛掠朝城門疾馳,“掩護!”
“是!”
“領命!”
瘋馬已經棄了,但是趙胤腳程極快,在人數中幾個起落,凌厲異常,完全讓人看不出他是一個腿腳不便的人。
此處離城門不過十余丈,若有人想刺殺太子,這便是最后的機會,趙胤十分小心地護住趙云圳,直到縱身入城,沖到趙炔的面前,看到那一隊隊刀劍出鞘的侍衛守在皇帝身邊,這才稍稍放心。
“陛下!”
趙胤來不及請罪,也來不及多說,將趙云圳塞到光啟帝的面前,一拱手,便急快地一個轉身。
“臣去捉拿刺客。”
不僅捉拿刺客,他還顧及著時雍的安危。
因此,一出城門,趙胤便走得很快,根本沒有去想背后的事情。
哪里會料到,他剛走出去不過七八丈遠,耳邊就傳來一陣呼嘯般的喊殺聲和箭矢掠過空中的殺戮之聲。
箭矢是往光啟帝和太子趙云圳而去的,而箭矢飛來的方向,不是城外,而是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