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忙活后花父就將原本要說的事情拋諸腦后了。花爺爺當時不在場,知道孫兒來信要上京也沒問問信上都寫了什么,到是花潯聽到要去找姐姐高興的飯都多吃了一碗。
三天里花母在處理家里的事情,因為花府的下人都是安平鎮的本地人家人也在這里所以跟著花家上京的下人不多,除了花家現在的五個主子的貼身丫鬟小廝也就只有徐廚娘和她丈夫徐鐵還有兒子徐大一家三口隨著花家眾人上京,其余的下人就都遣散了。
花母忙著打包東西的時候,花父也沒閑著。
花家除了花家小館還在村子里有這二十畝上等水田,花父這次去是想把地賣了,他們都沒去過京都,不清楚京都是個什么情況,但想也知道京都是大禹國都物價肯定高呀,把地賣了多帶著點銀子去總歸是好的。
《大禹農律》規定田地租金分等次:一畝上等水田一年租金是該田地年產量是四成;中等是三成;下等是二成。
一畝上等旱田一年租金是該地年產量三成半;中等是兩成;下等是一成半。
安平鎮處在江南地區,因為江南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孕育出來的糧食產量比其他地方高所以被稱為“魚米之鄉”。
安平鎮的一畝上等水田是一年兩熟的年產量在3石左右(約200公斤),而收購糧食的價格則會給到一石四兩二錢的價格,大禹朝這些年最低也是一石三兩七錢。
花家一年的租金有八十兩呢,是一筆長久的生財之道,要不是此次上京要常住京城,總要買個鋪子做門營生,不然也不會賣。
這次給哲兒他們上京帶的三千兩是家里這么多年的積蓄的大半,家里現在賬上還有不到一千兩,確實有些不夠。
花父選的時間很好,這個時候正是農閑的時候,花父直徑去了自家原來在趙家村里的房子。
趙家村就離著安平鎮不到五里,村里趙是大姓,姓趙的占村子里三分之二的人其余的是雜姓,都是戰亂的時候從別的地方搬過來的,后來就定居在這里了。
花父看到有在路上活泥巴玩的小孩子,給了一文錢說:“孩子,你能不能去幫我叫幾個大人,這錢就是你的了,等你回來我再給你兩文。”
小孩明顯是沒有親手拿到過錢,看到錢的時候兩眼放光,聽到面前人說的話一把抓過錢背到身后說:“你想叫誰,我去。”
花父將幾戶人家名字告訴小孩然后強調:“你去叫的時候要他們家男人來這里。”說完又有些不放心,還想說什么一看小孩,小孩早跑了。
那小孩聽到名字就朝著地方跑去了。
花父在門前等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就陸陸續續的來了幾個身穿著短衫的青壯男子。
花父等人到齊了,將大家領到院中,村里的房子許久沒人住了,屋里也沒什么,花父就在院中站定,掃視了眾人一眼,眾人神色各有不同,有詫異,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