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藥到底是靠什么來治病的?
中藥是靠藥的偏性來治病的。
中醫脫胎于道家哲學,而道家哲學認為,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得天地之偏性。
人一旦得病,也就整體失去了平衡,就失之于‘偏’了,所謂陽虛陰虛氣虛血虛,反正就是整體失去平衡,‘偏’了,而中藥各有它們獨特的‘偏’性,然后就能用它們來糾正人體的偏性。
也就是人們說的,以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
具體來說,中藥有四氣五味,四氣指寒熱溫涼,五味指酸、苦、辛、甘、咸,各屬于五臟的營養。此外中藥又各有自己升降沉浮之性,這些都可以糾正人體之偏。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比如以藥性之寒來治人體之熱癥,以藥性之熱來治療人體的熱癥,等等。
……”
王鐘山講著講著,發現李嘉根真的在很認真地聽他講,那股認真勁兒讓他都感到很有些稀奇了,他講的這些東西不都是些老生常談嗎?這小家伙讀醫專時沒有學過這些東西嗎?怎么還聽得像是很有一番心得體會的樣子呢?
嗯,其實王鐘山講的這些東西李嘉根自然是知道的,可他就是覺得聽一遍是一遍的感悟,聽一遍是一遍的收獲。
現在他對中藥的運用水平提高不快,他覺得一是他對這些中醫中藥理論理解感悟得還不深;二是對人體之理和藥性之理理解掌握得還不夠深刻;三是對藥物藥性的炮制和搭配上欠缺了太多的東西。
而這些問題首要的一點還是對中醫中藥理論的理解不夠深刻。
其實中醫中藥的“天人合一”的理論體系是很形象很直觀的,很多時候比西醫的理論體系還要直觀形象,那人們理解起來為什么還那么吃力呢?
其實就是因為你接受了太多所謂科學的東西,所以在心里就對中醫的那套理論深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
你比如中藥學中很重要的“取象比類”理論,說人話就是你看到藥物的什么直觀的特性就直接知道它會有什么藥性。
比如,你看到根莖的藥可以鉆在土地里生長,就應該知道它有通里的作用,如白芍;你看到樹枝、樹梢柔韌向上,就應該知道它有生發的藥性,如桂枝;你看到樹皮有包裹的作用,就應該知道它有收斂的藥性,如肉桂。
這有什么難的嗎?其實一點兒也不難,難的是你懷疑這些道理,所以你就無法深刻地理解了。
王鐘山給李嘉根講了一長排中藥學的理論,然后話音一轉問李嘉根道:“李大夫,我聽你對曹老師的病情很有信心啊,談談你對曹老師病情的中醫診斷?”
“行。”李嘉根也不客氣,直接就談起了他對曹福軍病情的中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