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說話。
大約有兩三分鐘的時間,會議室內除了眾人輕重長短不同的呼吸聲,墻壁上鐘表的嘀嗒聲,再沒有其他的聲音。
此時眾人的目光,都是一齊匯聚在李嘉根的身上。
李嘉根安靜地站在那里,腰背挺直,雙眸清澈,面容平靜,等待著大家的意見和決定。
其實大家此時都已經沒有什么意見了,也不可能有什么意見了,在場的沒有一個人敢保證自己對這臺手術有百分之十的把握,而李嘉根一出口就是百分之五十的把握,這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好一會兒后,賀天明的目光望向高信,低聲道:“高總,如今這個情況,您看?”
高信大步走到李嘉根的身邊,伸出雙手握住李嘉根的手,聲音有些嘶啞地道:“李大夫,拜托了!”
現在這個情況還用選擇嗎?
這臺介入術最大的難度就是無法使用造影劑,無法看清病人血管內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最考察插管大夫手感的靈敏度了,而李嘉根雖然自謙沒有透視人體的異能,但他自己也說他有超出常人的靈敏手感啊,所以,這還有選擇的余地嗎?
而再觀察秦灝和李嘉根兩人的表現,秦灝未戰先怯,站在那里臉色蒼白,冷汗涔涔,而李嘉根站在這里平靜鎮定,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這還用猶豫選誰來給他父親做介入術嗎?
高信作為金企鵝那么大集團的常務副總,如果連這么點決斷力都沒有,那他也不用做什么副總了。
插管大夫選定,手術會議繼續進行。
會議仍然由秦灝來主持,雖然沒有遠超常人的靈敏手感,不敢在這臺世界級難度的介入術中親自插管,但畢竟他才是在場的介入溶栓手術方面最為資深的專家。
整個這臺手術,可不僅僅是個插管問題。
術前準備,術中各方面的配合操作,以及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預案,各方面的零零總總的問題不要太多。
可以說,負責插管的李嘉根不過是這臺手術的主將,而秦灝才是這臺手術的老帥,是負責這臺手術的總指揮,即便現在插管大夫由他換成了李嘉根,但也不能動搖他的總指揮的角色。
而高信在選定李嘉根做插管大夫后,也趕緊過去重重地握了握秦灝的手,再次對他進行鄭重拜托,大戰在即,總指揮的心可不能亂,先前的變故讓秦灝這位總指揮有些顏面掃地,所以高信趕緊和他握手,算是對他的安慰,以此來穩定一下他的心情吧。
秦灝畢竟也是年近五十歲的人了,雖然顏面被掃,心情低落,但面對這樣一臺手術他也是絲毫不敢大意,趕緊振作精神重新主持會議。
而李嘉根則是安靜地坐在下面,盡量不說話,只是全神貫注地在聽,在思索。
基于患者高國璋急性腦梗塞,基底動脈重度狹窄,手術總體方案選擇了進行球囊擴張術+支架置入術的方案,這樣可以預防溶栓后血管再次梗死。
不過在談到麻醉方案時出現了意見分歧。
分歧意見是由一直安靜地坐著的李嘉根提出來的。
“秦主任,我建議對患者實施針刺麻醉,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這次手術的風險。”
他的話語聲音不高,語調語氣也很平板,可是卻再次一下子震驚了全場!
對患者實施針刺麻醉?!
針刺麻醉于1958年起源于魔都和長安,開始時僅用于扁桃體切除術等小手術。
1959年3月30日,一名京都結核病醫院(如今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培養的高永波博士,在廣西柳州結核病醫院成功地開展了一例針刺麻醉下右上肺葉切除術,獲得了成功。
此后這項針刺麻醉技術就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從1959年3月到1961年9月,共有42例肺切除術在針刺麻醉下完成,其中37例(88.1%)通過針刺麻醉成功完成,只有5例(11.9%)失敗。
但此后國內醫學界忽然對針刺麻醉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反對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