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表現的該元素是一種穩定的無放射性的過渡元素,用于做催化劑。現實中,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人們已經合成到118號元素,而在元素周期表中118號之前的所有元素都已經被排滿,而且后來發現的元素是存在巨大放射性的,且半衰期極短,合成出的瞬間就會衰變,所以不可能再存在電影中那樣的元素了,這可是高中化學的常識。
而且說是新元素,但是看那數據模型,其實是個球型的高分子復合物質,排不進元素周期表的。
要想創造一個新元素,那么這個元素肯定不在元素周期表上,所以這個元素的原子核里的質子數肯定比周期表上都要高。
然后眾所周知,質子數越高元素越不穩定,元素周期表上后幾位的人工轟出來的元素只能存在一秒。
而且即使能創造出來,這種元素肯定是比史塔克原來用的鈀的放射性還要高,所以換句話說,史塔克會死得更快。
至于說新元素是空間寶石的同位素,知道什么叫同位素嗎?
同位素不是新元素,同位素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而只有質子數不同的元素才是不同的元素,如果史塔克僅僅是改變了原來的放射性很高的元素鈀的中子數,那它不僅不是新元素,而且它的放射性依舊很高啊。
最最最最最典型的例子,我們都知道,自然界會自然發光的物質其實都是帶有放射性的輻射,新元素很亮吧?
都還沒有進反應堆進行反應就那么亮了。
然而佐德還是成功把新元素合成出來了,全過程進入了佐德的知識盲區,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能成功。
原本是想著按照原劇情的流程來一遍,證實這是不可能的,結果居然成功了。
為什么?
佐德百思不得其解,不過新元素既然合成出來了,佐德也就不去思考這種復雜的問題了。
這種新元素,佐德就命名為佐德元素了。
新元素的出現,必須有一種代碼與之相匹配。當然,與之匹配的規則,必須也要由發現者本人來制訂。就好像如果沒有第一表格的制訂者門捷列夫的話,那么后來的人們就算發現了新元素的存在,也無法按照其固有規律將之歸類。
不過這種新元素畢竟不是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里面的元素,也無法按照氪星的元素周期表規律進行歸類,佐德也不打算把這個新元素的分子構成公之于眾,那樣雖然會讓他名垂千古,但是佐德又不需要什么名譽,他自己就能活那么久。
當然,為了防止托尼史塔克后面也弄出佐德元素,佐德還是公開宣布了自己制造出新元素的消息,除了分子構成沒有給出以外,大部分證明和數據都公示了。
這自然是又引起了轟動,同時新元素反應堆也隨之出現,這種新元素同樣是冷核反應的。
科學界震動了起來,佐德希斯這個名字也第一次真正進入了那些科研大牛的視線內,在這之前,哪怕是革新了材料領域的次級氪金和掀起了全世界軍備競賽的戰爭機器在他們看來都不過如此,然而這可是新元素!
然而佐德沒有把新元素公之于眾的行為也引起了部分科研人員的不滿,新元素可是有很大可能讓人類進步的啊!
對于用自己的無私綁架別人這種行為,佐德根本懶得理會,這種人是說不清楚的,他自然是敬重無私者,可是佐德自己不想成為無私者,讓烏爾德帶著數據注冊了專利之后,佐德就沒有繼續理會了。
烏爾德已經想不出什么話語來形容佐德這樣的天才了,他才20歲,就已經發現了新元素并且合成了出來,接下來他還會有什么驚世駭俗的發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