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最開始他還有一點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有些不對勁,到了后面,他完全感覺不到不對勁。”
這時臺下又有人舉手提問道:”他既然感覺不到不到他自己被控制了,那他是怎么擺脫控制?又是怎么想到去自首的呢?別不是為了脫罪找的借口吧?”
楊軍聽完后點了下頭,說道:“這個問題等到后面會有解答,我們繼續。”
“疑犯在殺完人之后,開始逃離作案現場,按照他的供述,他當時根本不覺得殺人有什么不對,但是他偏偏又知道自己得離開這里,這時一種很矛盾的狀態。”
“隨后,疑犯開始鎖定了他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叫李遠,是他少管所的一位比較談來的獄友。”
“他們之間根本沒有矛盾,而疑犯說把他列為下一個目標,是因為這個叫李遠的少年犯,由于案情特殊,少管所里的管教都和他關系不錯,他心有嫉妒,所以才會選他作為下一個目標。”
“但是疑犯交代,他之前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殺掉李遠,這說明,那個東西從一開始能夠放大,影響人的情緒,到這時已經能夠潛默移化的改變人的想法了。”
“而從疑犯把李遠列為下一個目標中,我們可以確定,那個黑影,肯定不是他母親,要不然不會把一個幾百公里之外的人列為目標。”
“在疑犯把李遠列為目標后,他找了一個黑網吧聯系上李遠,找借口說想去他家散心,要到了他家的詳細地址,但是他擔心他自己被通緝了,于是他騎著一輛自行車,白天找個地方休息,晚上沿著國道趕路,來到了目標所在的城市。”
“最后,他找到了目標,但是由于某種未知原因,他自己不知道為什么清醒過來,發現了自己的異常,于是,他跑到鎮上所在的派出所投案自首。”
“我個人認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疑犯為什么來到袁河鎮之后就情緒清醒過來?”
“是由于這個袁河鎮有特殊之處?還是由于那個控制疑犯的東西,這段時間由于缺乏情緒的補充,導致對疑犯的控制力下降?”
“還是或者有別的原因?”
“另外疑犯在供述中還交代,他認為自己那種懵懵懂懂的狀態,應該是被那天晚上的黑影附身,而且,那種東西,能通過吸收人類的各種負面情緒來壯大自己的。”
“疑犯特意強調,他是無辜的,他發現網絡上也有類似有半夜鏡子傳來敲擊聲的案件,因此只要我們找到類似地點,進行測試的話,肯定能證明那種東西的存在。”
楊軍頓了一下,總結道:‘這是這個案子的詳情。”
“如果這位疑犯說的是真的話,那么之前一直困擾我的,暗界生物為什么要我們大規模散布暗界存在的消息,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解答。”
“那團由鏡子里沖出到這個叫彭鵬的疑犯腦海里的東西,基本能夠確定就是暗界的生物”
“那些暗界生物,吸收各種的負面情緒來壯大自身,強大到一定程度后,他們就能附身于人的身上。”
“只要他們存在的消息散布開來,越多的人知道他們的存在,越多的人害怕他們,那他們的分身就能越快的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