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夕月認為這個迷宮的規則就是翻牌記憶游戲,從A通道進入就會從B通道出來,但所謂的A通道和B通道并不是一個通道,這和現實世界的規則不同。
而正是這個規則讓這個異空間變得像迷宮一樣。
“A通道和B通道不是一個通道”這種說法普通人很難理解,就好比穿越了一個隧道,然后說入口和出口不是屬于這個隧道的一樣。
其實只要從空間的解剖就可以稍微理解這個理論了,柳夕月認為這個空間里詭異的通道就是中間的空間發生了扭曲,從而導致了空間折躍一般的現象。
稍作想象,將一個世界看作無數平面疊加而成的物體,這層層疊疊的平面上有的密度大難以通過而有的密度小則可以通過,密度大的的地方就好比石頭,而密度小的地方就好比空氣,人們不可以穿越石頭卻可以穿越空氣。
這些可以穿越的地方在平面上可以稱之為缺口,放棄一切常識,單純用空間幾何體來看,一個人行走在世界上,身體不斷在被低密度的平面切割著,這些低密度的平面不會損毀人的身體。
而一個隧道則是無數低密度平面疊加而成的一個大范圍低密度區域。
摧毀一面墻就是將無數個高密度平面變成可通過的低密度平面的方法。
而柳夕月覺得這里的規則又有點不一樣,硬要描述的話,就是這里無數平面中有些平面是兩個獨立的面拼接而成,而這個獨立的面就是正面和反面,本來在正常世界無限薄的平面在這個世界被放大了,放大成了建筑結構這么厚,這些建筑結構,其實就是一個面而已。
當然這還不足以解釋為何空間會錯亂這個現象。
加上一點小小的想象就可以有一個新的合理推測,那就是這里每個面的正面和反面都錯亂了,譬如兩張紙,你想要洞穿一張紙就必須去洞穿它的正面和反面。
而這兩個面正常來講都是相悖的,若是拋開常理,將一張紙的反面和另外一張紙的其中一面交換,那么這張紙就無法被洞穿了,這是一個邏輯矛盾,因為用刀去刺穿,你刺穿的是一張紙的正面和另一張紙的反面,而這張紙的反面你完全沒有傷到,于是便無法洞穿。
想要洞穿這站紙張,就必須攻擊一張紙,破壞其正面后,再攻擊另外一張紙,破壞其反面,兩個破壞面積的重合處便是洞穿面積。
這便是規則,如果要在這里創造一個通道,那么就必須在兩個對應的地完成破壞。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地方看到的通道是黑暗的,而有些地方則是另外的景象,并且穿越過去后看到的和通道呈現的景象完全不同。
正常來講破壞了一個平面之后看到的是平面后的場景,而因為在這里一個平面的正反兩面其中有一個面是和另一個平面的錯位,就直接導致看到這個平面的場景是另外一個平面背后的場景。
從中便可以尋找相對應的兩個面。
簡單點的說,就是眼前看到的場景并非是通道對面的場景,而是畫面中的這個場景里的通道可以連通到這邊,畫面傳達的不是到哪里,而是哪里可以到這里。
那些黑暗的通道,大概必須從黑暗的地方才能回去。
這個空間走得越深通道呈現的畫面就越多,而外側幾乎全都是黑色的通道,這邊說明想要從外面進到里面很簡單,但要從里面回到外面,就必須要在無數個黑暗環境中尋找對應的通道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