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上,被前些年的缺煤風潮導致的京城不穩,給逼的,以及廢棄運河之后大量的流民得給他們找點事做。
牛二在主觀上,認為這是生產力的進步,所以要做。
這和皇帝的主觀想法,壓根是兩套截然不同的三觀、價值觀體系。
牛二話里話外,居然有讓劉鈺“面奏圣上,殿前問對,闡述未來之必然、進步為先,代價可接受”的意思,這就著實讓劉鈺感到想笑。
劉鈺的話,還是在告訴牛二用煤塊砸自己的人,是好漢。他們的問題,在于太弱了,既沒有炸死自己,也沒有把改革派殺全家,所以他們只能接受在這里背煤塊的命運。
牛二也隱約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他理解的“你死我活”。
問題是,牛二相信“你死我活”。
但卻琢磨著,把皇帝和朝廷,拉到“我活”的“我”、“咱們”、“同路人”這個范疇之內。
那只能說,牛二到現在還是沒明白,這條門頭溝到京城的鐵路,在皇帝的主觀意識里,到底出于什么原因而修,以及之前在宮中皇帝詢問是先修鐵路還是先移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既不明白,劉鈺也不可能給他說太多。
在經歷了這場小風波之后,兩人還是上了前往京西的火車,去看看京西的煤礦、石灰礦和水泥廠。
畢竟對牛二這種帶著某種類似“朝圣”心態的人而言,要瞻仰的代表著未來的“圣物”,可不只是鐵路,還是工廠、礦區。
既是帶著“朝圣”的心態來,那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畢竟歐洲啟蒙運動的那群人,樂觀主義者在設計“啟蒙時代的伊甸園”時,也意識到,在伊甸園里,也是得要勞動的。
既是大順這些人抱著朝圣的心態來,也正該讓他們看看,他們夢想中的“未來”的全貌。
一行人來到一處煤窯的時候,正趕上這個煤窯在處理點事。
地底下出了點問題,死了點人。
事到不大,而且煤窯死人,在這個時代,本也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事。
礦井的出口處,一個背尸人將一個孩子的尸體從井下背了上來。
剛爬到井口,窯主就沖過來,沖著背尸人就狠狠地抽了一個大嘴巴。
抽的同時,還大聲呵斥“還敢不敢來”
京西的專業背尸人,這時候都會非常專業地把臉湊過去,這樣才方便打那一巴掌,打的脆響。
“不敢了再也不敢來了”
說完,將背上來的尸體往地上一方,連滾帶爬地一溜煙地從礦區的大門跑了出去。
而下一個從井里出來的背尸人,也是一樣的動作,被窯主狠狠地抽一巴掌,罵上一句,再回一句再也不敢來,然后一溜煙地跑開。
旁邊跟著劉鈺的礦區的官員小聲解釋道“這里的規矩。打的不是背尸人,打的是索命鬼。”
牛二皺了皺眉道“這等鬼神虛妄之說,竟也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