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手里還有個西拉杰。
或者,這樣類比原本歷史里的永歷帝,跑路成功,數年之后,帶著十字軍和日本幕府的援軍,攻下了南京、鎮江。
站在賈法爾的角度,他怎么可能接受這個戰略
于是,在一番爭論之后,英軍和孟加拉人,達成了一個兩邊都能接受的意見。
集結英國和孟加拉的聯軍,在大順的后續部隊還在源源不斷抵達之前,主動進攻。
這,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野戰能否獲勝,未知。
但死守威廉堡,一定會死。
沒有野戰獲勝能力、或者沒有援軍的守城,都是死守。破城只是早晚的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于歐洲打成什么樣就算歐洲一切順利,大為有利于英國,法國艦隊全滅了,英國派出艦隊支援印度,又要等多久
以及,需要多大規模的艦隊,才能在距離馬六甲不遠的地方,和大順海軍交戰并且全滅大順海軍
就憑喬治安森艦隊,環球航行死三分之二的遠航后勤補給水平怎么在好望角以東贏
想通了這個問題,那么主動進攻,也就成為了唯一正確的選擇。
軍事上,一旦獲勝,大順可能就會選擇去攻其余地方。雖然封鎖,但是英軍可以和孟加拉的貴族合力,利用一兩年的時間,編練一支超大規模的新式軍隊,在達卡和拉杰沙希修建棱堡。
政治上,一旦獲勝,那些搖擺于應該選賈法爾還是西拉杰的貴族,也會再次展現他們的忠誠。
只不過,唯一的缺陷,就是兩邊即使達成了一致的方案,也湊不出多少軍隊。
賈法爾可不敢把所有的忠于自己的軍隊,都拉到前線去,他要預留足夠的軍隊,防止貴族們“反正”,把他老巢給抄了,做投名狀。
而那些搖擺的貴族,賈法爾更是不敢用,英國人也不太敢用。之前坑了西拉杰的戰役,就是戰場倒戈,英國人和賈法爾可都不想復刻當時的故事。
一場決定孟加拉、甚至日后整個印度命運的戰役,就這樣即將在加爾各答以南打響。
此戰,英軍和孟加拉聯軍,合計12000余人。
其中,英軍和英國訓練的印度土兵,1400人。孱弱的孟加拉的步兵,6000人。賈法爾的騎兵和象兵,4000人。
6磅以上的大炮,22門。
大順這邊,刨除輜重營的戰兵,合計15000人。
其中,錫蘭的抗線府兵抽丁,6000人;精銳的戰斗工兵,2200人;大順的正規南洋騎兵,2000;馬六甲方向支援的陸戰隊四個營2000人,分屬淡馬錫軍鎮、婆羅洲軍鎮、爪哇軍鎮;南洋方向的朝貢國支持的武吉斯人輕騎兵和各南洋朝貢國的貴族騎兵合計600;精銳膛線槍散兵獵手400人。
6磅以上大炮,90門。快速騎炮,12門。營屬炮,和工兵的輕便臼炮或者叫擲彈筒,不計。
海軍可支援的水面火力,標準法式74炮戰列艦,4艘;標準快速且便宜的36炮巡航艦,18艘,裝備24斤炮26門,12斤炮10門,按說其主要任務是到處溜達抓英國商船,但暫時都被抓過來先把英國印度分艦隊消滅之后再撒出去到處抓英國商船。
7017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