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場戰役,發生在歷史上的日俄戰爭之后,英軍指揮官站在直布羅陀的山石上一看大順的工事配置,算算自己手里的兵力,那就不用打了。
直接琢磨著榮譽投降就行了,純是找死的,壓根兒打不動。
但問題是,只有吃過辣椒的賤猴子,才知道人心險惡;沒吃過的,看著紅彤彤的辣椒頂多覺得長得奇葩,照樣一把塞嘴里勐嚼。
如今的英軍,就是這么個狀態。
知道大順的這些圍城工事看著就奇葩,可也不知道這里面的道理。
現如今還沒有人重視這種戰術,大順這邊才是奇葩,純是知道沒機會打大規模野戰,把天賦點都點在壕溝戰上了。
師承沃邦,卻把沃邦那一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就像大順和法國那藍汪汪的軍裝一樣藍。
英軍的蝦紅色軍裝,與大順的海藍色軍裝,就像它們兩個的顏色一樣充滿了敵意。
在英軍全力進攻的一個環形工事里,幾名散兵面部表情地屠戮著遠處的英軍,就像他們平日里打獵一樣。
這幾名散兵并不是南洋地區的散兵連隊,而是第一批跟著艦隊抵達歐洲的北方的散兵連隊。
準確來說,他們連漢人都不是,而是大順在北美部落征召的兵,很多人原本都是大順鯨海毛皮公司的雇員,大順在北美地區征召了一些散兵和森林輕步兵。
整體上,這批散兵對大順忠心耿耿,因為大順干了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閃耀著人類光輝的偉大事業。
十五年前,一場名為“滅痘接力”的運動,在大順展開。
雖然以后世的眼光來看,未免有些“殘忍”和“缺乏一點人性”,但以此時來看,卻是一件實實在在的善事。
在松江府,大順這邊從人販子手里,收了160個小孩。
把這160個小孩,分成了四批,分別前往西域、南洋、關東、扶桑方向。
前往北美的小孩有40個。
從登船的第一天開始,就把第一個小孩的胳膊割破,感染上牛痘。
其余的孩子嚴格分開,不得接觸。
等到大約10天左右,這個孩子的牛痘已經開始全面感染的時候,再用這個小孩身上的牛痘胞漿,感染第二個孩子。
就是靠著這種用孩子做“培養皿”接力的方式,在一年之內,大順的牛痘接種,靠著這些孩子的借力,迅速傳播到了帝國的邊疆區,跨越了西域的黃沙和茫茫的太平洋。
以一種比舊大陸傳染病更迅速的方式,突破了空間的限制。
自然,這種事,是樞密院主導的、朝廷撥款的。
尤其是西域和黑龍江流域,朝廷移點人過去不容易,死貴死貴的,實邊政策下,死亡率最高的還是天花之類的疾病,大順這邊真的死不起。
只不過,在北美方向,則是政府主導和資本導向的一次配合。
主要是因為那幾年,海龍皮超貴,利潤極高。
而大順因為自身生產力的緣故,大順鯨海毛皮公司,搞得殖民主義擴張,相對來說非常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