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霍克,也大約是這么個外在形象軍人都很單純,都是為祖國盡忠而生的。
不過,不管是陳青海也好、霍克也罷,能夠混到艦隊司令,正兒八經的此時地球的海面上只有勢力的幾人之一,要說他們就真的是那種純粹的人,顯然不可能。
他是最早在海軍中,向士兵灌輸愛國主義和海軍自豪感的軍官,并且成為了一段佳話,由此開啟了他“純粹軍人”的形象。
在約翰賓槍決事件中,一直是單純軍人形象的霍克,了一份看似很單純的證詞,間接促成了約翰賓被槍決。
之后的布雷斯特封鎖中,他展示出“純粹的、莽夫式的、不懂政治的、單純的”軍人形象海軍部和他的意見相左,二話不說駕駛著自己的旗艦回港,上岸討說法誰他媽覺得能干的比我好,誰來干,不能干別在那窮嗶嗶,把海軍部逼得沒辦法讓喬治安森重新出山當了半年的海峽艦隊代理司令一時傳為佳話。
而在威廉皮特的進攻法國海岸戰略中,他對威廉皮特的方案不滿意,便寫了一封很長的反對信私人信件,只不過,因為一些“意外情況”,被“一不小心”公開了,導致反皮特的政客以此發動了一波對皮特的攻勢。
但在信被公開后,霍克主動道歉理由是自己逾越了政客和軍人的分野,雖然這封信是意外被公開的,但依舊是不對的,作為單純的軍人,不應該在國家戰略和政治層面,提出自己的想法云云。
大體上就是這么樣一個人,換到大順這邊的話本、小說、戲劇了,大概就是那種黑臉忠臣勇將的的形象。
但要說一個能混到這種地位的人,混到艦隊司令的位置,真的不懂政治,真的那么單純純粹只怕這就不是現實世界,而是話本戲劇世界了。
總的來說,在大順參戰之前,霍克支持威廉皮特的戰略方針即持續不斷地騷擾法國海岸,迫使法國將大量的陸軍堆積在海岸,從而緩解漢諾威和普魯士方面的壓力,也迫使法國將艦隊分散。
但霍克認為,皮特是個“在大略上正確的戰略家,但在戰術選擇上是蹩腳的”。
即騷擾法國海岸的戰略,他認為是正確的。
但是,騷擾哪、攻打哪、具體打什么地方,他覺得內閣和海軍部那群人,腦子有問題,純粹是對著地圖瞎指揮。
當然,伴隨著大順參戰、西班牙參戰,大西洋上的海軍力量對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英國已經動用了全部可以動用的海上力量,70000名水兵,250條各種各樣的戰船和武裝商船,看起來不少。
但實際上,能夠在大洋決戰的正規戰艦力量,是少于中法聯合艦隊的。不可能指望著征調公司的商船,去大洋決戰,守守海峽還行。
這種情況下,霍克也不同意任何激進冒險的決戰,因為現在這種情況,最多也就是丟掉加勒比,北美的200萬人口基數在那擺著,都是新教徒而非天主教徒,法國不可能攻下北美。
然而要是決戰打輸了,那可能丟的就不只是加勒比了,很可能整個英國都要陷入混亂。
現在,大順這邊說明了來意,來送還直布羅陀的俘虜,并且提出要去敦刻爾克。
對此,霍克認為這是一個和談的契機,并不會過多地展示他的高傲。
至于大順這邊提出要去敦刻爾克,霍克也明白大順這邊的政治意義,他為了防止被內閣那群人又在那為此爭辯,便很巧妙地給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允許大順的艦隊前往敦刻爾克,因為他是負責封鎖從敦刻爾克布雷斯特角的總指揮,這件事雖然包含政治問題,但也可以算作單純的軍事封鎖問題。
至于是否可以前往倫敦、是否可以將戰艦開到泰晤士河,這個,他表示自己無權決定這需要內閣和海軍部的命令,否則他這個海峽艦隊司令,讓敵人把戰艦開到泰晤士河,那他就得被槍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