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新順1730 > 第一一七章 死與復仇(十七)

          第一一七章 死與復仇(十七)(1 / 3)

          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人,趕上了風口,忽然一下子發達了,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焦慮感。

          這種焦慮感,源于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發達。

          因為不知道,所以焦慮于能否保持、且能否傳遞下去。

          英國此時的整個社會,便處在這樣一種焦慮當中。

          一旦面臨這種焦慮,主流想法無非三種。

          一種是宗教,因為我們是天選之人,神選子民,所以我們強大了、發達了。

          一種是傳統,經典的就是輝格黨那一套,一切此時此刻都是傳統的過去所注定的,我們的傳統注定了這一切。

          還有一種,就是反思,比如此時歐洲啟蒙運動、包括英國的坦普爾侯爵所掀起的中國熱,并且試圖從一個同樣強大的國家中找到規律,來避免這種“不知道怎么就發達了”的焦慮。

          此時英國的整體氛圍,就處在這樣一種焦慮當中。

          當這種焦慮面臨戰爭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狂熱性和短暫性。

          如同奇跡年時候,全面的狂熱,對皮特的無限戰爭的狂熱支持。

          如同奇跡年之后,全面的恐慌,對皮特的政策各種抨擊。

          皮特是靠煽動民意,甚至可以說算是民粹起家的。自然,當情況不對的時候,他也就會遭到極大的反噬。

          他是愛英國的,雖然他的很多舉動就是政治投機,比如他一直以“大平民”自居,為此獲得了大量的工商業資產階級的支持,因為此時他們是民。但歷史上當情況逆轉的時候,他接受了查塔姆伯爵的冊封,立刻失去了大量的支持,以至于金融街取消了對他再度掌權的慶祝。

          不過,但他真的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英國。

          因為,他相信,商業貿易的力量,勝過地主地租的力量。

          而他的一切戰略,都是圍繞著擴展商業貿易力量的路線來的。

          所以他確信,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英國,而內閣的其余人都是蟲豸。

          也因此,他能比別人更敏感地覺察到大順參戰的目的,以及大順想要的東西一旦達成會給英國帶來怎樣的災難。

          大順這邊扯著嗓子喊的“印度問題引發了大順的安全焦慮故而參戰”這一套東西,騙一騙老百姓也就罷了,或者騙騙那些自我反思者也還行,但威廉皮特是肯定不信的。

          和后世歷史上,英國拿到了世界話語權之后的自我神話不同,此時的一部分英國比較清醒的人,還是清楚自己是怎么發達的。

          以紡織品為例,至今為止,圍繞著紡織品關稅,英國進行了數次的調整。

          1685年,第一次對東方紡織品增加10關稅。

          1690年,擬定了55種東方商品清單,必在之前的基礎上,再度增稅20。

          1701年,第一次棉布禁止令

          自1701開始,波斯、中國或東印度制造的所有鍛造的絲綢,孟加拉和與絲綢或草藥混合的東西;以及所有印刷的棉布,以及所有在那里涂漆,染色或染色的,應被鎖在海關專員指定的倉庫中。所以上述任何貨物都不應該被使用,在英國,無論是服裝還是家具,沒收,對擁有或出售其中任何一件的人處以二百英鎊的處罰

          1702年,再度對東方紡織品增稅15。

          1707年,27種東方商品名單出臺,關稅再加50。

          1721年,第二次棉布禁止令

          為保護和鼓勵本王國羊毛和絲綢制造業的法案,在一千七百二十二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后,禁止于服裝,家居用品,家具或其他方面使用和佩戴所有印刷、染色或蠟染的棉布

          和后世鼓吹的某個發明一出現,立刻使得英國利于不敗之地完全不同。

          簡單來說,英國真正清醒的人,很清楚,英國產業的發展,是幼稚產業保護主義或現代進口替代工業化的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或者更明確點說,是東印度公司用暴力手段,摧毀了印度的工業。

          這和后來中國的情況很不同,中國手工業是被機器大生產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效率打敗的。

          而印度手工業,是被刺刀、大炮、軍隊、火槍所摧毀的。

          現在,大順參與歐洲戰爭,之前就已經十分嚴重的棉布走私問題,使得此時的英國,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

          這個難題,并不是簡單的理性或者經驗的理論問題。

          而是,人的思想,認知,是可以被長期扭曲的。

          中國有句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英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可以用這句話解釋的。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