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度公司天天講、年年講,講的英國很多人相信這一套理論。
那按照這個理論推下去,無非就是大順取代了東印度公司,作為貨物者。既然貴金屬外流,未必是壞事,那為啥不能接受呢
威廉皮特新托馬斯蒙的這一套理論嗎
顯然不信。
之前,信這套理論的人,顯然不會反對東印度公司。
而不信這套理論的人,顯然是反對東印度公司的。
但之前反對東印度公司,也分兩種情況啊。
一種,是純粹的三觀問題在這扯犢子呢在這個貴金屬世界通用、不能印紙鈔的時代,你跟我說貴金屬外流、進口外國貨物,未必是壞事這說得通嗎
另一種,不是三觀問題,而是利益問題憑啥你東印度公司自己霸占這東方貿易品這么大一塊肉,憑啥就你們自己吃我也想吃呢。
第一種人,倒是好說,他們的三觀決定了他們的態度,并且由此三觀引出的行為,可以確定,之前反對東印度公司,此時就反對大順的貿易品進口。
第二種人,那就麻煩了。
東印度公司炸了,是不是好事
當然是好事啊。
大順把貨物運到倫敦,或者阿姆斯特丹,放開關稅和貿易保護,好不好
當然好啊。
我可以賣茶葉,你可以賣絲綢,他可以賣棉布,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為啥不支持放開關稅
我一不是蘭開夏的紡織工、二不是在曼徹斯特開紡織作坊的、三不養羊、四不搓羊毛、五不捏陶,我為啥不支持放開貿易
紡織工失業可以去北美當契約奴嘛,好好干個七八年,不就有自己的一塊地了嗎
對于一些中產家庭,尤其是買了國債的中產家庭來說,這本身也不是個壞事吧
比如,國債可以用關稅來抵押償還啊,總比自己買的國債打水漂了強吧
威廉皮特不怕別的,就怕大順這邊參戰的目的是貿易問題。
基本上,英國可以守住海峽,這一點他信心十足。
北美的情況,問題也不大,清教徒不會接受天主教法國的統治。
國家嘛,有盛、有衰、有勝、有敗。
基本盤不丟,別的東西,總還有機會拿回來。
要是別的東西,比如丟了漢諾威,說不定還是個好事,可以徹底讓英國和德國脫鉤,成為真正的英國,而不是德國人的英國。
比如加勒比的產糖島,丟了固然是損失,但大不了以后奪回來。自己就算死了,沒機會再從政了,總還有后來人,可以編練海軍,將來再開戰就是。
這都不會威脅到英國的根基,只是暫時的失敗。
怕就怕,大順這邊參戰的目的,就是貿易問題,那英國可真就萬劫不復了。
現在有沒有破局之法
理論上,其實是有的。
但是
就像是當初劉鈺擔心的印度問題一樣,英國把印度丟給法國,讓中法之間為了印度開戰,驅虎吞狼,則英國至少可保大西洋海權。
然而,理論上可行,實則行不通。
同樣的。
此時,若是皮特能夠讓英國放棄漢諾威、割讓巴巴多斯等加勒比島嶼、出臺法令禁止北美殖民者越界、放棄對普魯士的支持、支持奧屬尼德蘭非武裝化、撤出紐芬蘭漁場的捕魚權
然后,以此和法國單獨媾和,瓦解中法同盟。
理論上,也可保住根基。
但是,這可能嗎就算他以一心為國計長遠的精神,肯背這個大黑鍋,罵名我來擔,國王和議會讓他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