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整個不列顛處在一個岌岌可危的危險情勢當中。”
“登陸的威脅,并未解除,雅各布派仍舊還未放棄他們的最后希望,以期能夠借助中國人和法國人的力量,登陸蘇格蘭。”
“國債也岌岌可危,大量購買國債的人,急需政府給出一個可信的償還方式。”
“東印度公司的資金鏈已經斷裂,他們在東方的所有貿易都被切斷。波斯、印度、土耳其的貿易站,都被占領;西非的奴隸貿易,也無法進行。”
“在這種時候,我們當然需要戰斗到底,但是人民需要知道,我們要戰斗到什么程度。”
“至少,人民需要知道,我們的新國王,是否還會把漢諾威看的那么重。至少,如果我們放棄漢諾威,人們會相信我們可以守衛英國的核心利益。”
“他們愿意戰斗,英格蘭的每一個鄉村、每一處海岸,都愿意為捍衛國教,獻出他們的生命。”
“但他們,不想再為漢諾威流血、為十三州交稅了。”
“他們愿意戰斗,但需要知道,和平的曙光在哪里。”
皮特敏銳地察覺到了格倫維爾話中的意思,反問道“你是什么意思”
格倫維爾沒有回答,只是沉默。
他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既然你現在還未辭職、既然你現在還執掌軍政,那么你需要拿出來一個明確的方案。
尤其是在這個新國王登基的時機。
如果不放棄漢諾威、不放棄國王那被蠱惑的托利黨的君主制思想,那么你就辭職。
明確要繼續戰斗、戰斗到最后一人。
但戰斗的目的,是捍衛國教、捍衛英格蘭的自由,而不是去捍衛走私販子的利益、捍衛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利益、或者去出錢在遙遠的北美和法國人戰斗、更不可能再為了漢諾威戰斗到底。
戰斗到底的意思,是說“存在某個底線,我們會為這個底線的核心利益戰斗到底,而不是為了這個核心利益之外的東西繼續陷入這場無休止的世界大戰當中”。
這種話,讓皮特來說,最是合適。
格倫維爾希望,自己能夠繼承皮特的衣缽和政治遺產,但又剝離皮特的不良遺產。
因為,在他看來,皮特已經政治死亡了。
與其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不如在離開前,完成一些平時難以完成的事。
徹底切割國王和德國的關系、徹底把王權重新擴大的傾向擋住、借機摧毀國王身邊的人,比如國王母親的好友、他君主制思想的老師,約翰斯圖爾特。
那是個托利黨人、王權派,以及蘇格蘭人。
現在最重要的,不是法國和中國的入侵與戰爭,因為海軍那邊有足夠的信心,可以捍衛海峽,而是要摧毀蘇格蘭人成為首相的可能。
如果皮特在這時候,提出一個“戰斗到底”的“底”;以及一個“償還國債”的“底”。
這樣,球就踢到了國王這邊。
要么,接受。
要么,拒絕。
接受,要么滾蛋去漢諾威、要么放掉很多王權,延續輝格黨寡頭們的統治,避免最危險的君主制復辟。
而拒絕,就意味著他只能依靠約翰斯圖爾特組閣,并且在拒絕皮特提議后還要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到時候,整個英格蘭都會反對,沒人會接手這個爛攤子,所有的問題都要國王和約翰斯圖爾特來承受。
7017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