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伴隨著皮特上臺,那些當初因為政治理念而團結在這四個家族身邊的那些輝格黨成員,眼睜睜看著皮特的政策和他當初所反對的無甚區別,自然退出。
于是這群人也就退化成了喬治三世嘴里的“藏在地下的蛇”,一個以家族為核心的政治寡頭家族,完全喪失了政治信念和綱領。
現在,作為核心人物的皮特,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大順參戰導致了皮特的“戰爭貿易兩不誤”的策略,徹底破產,國家經濟系統性的崩潰,使得這個家族寡頭們必須要和皮特做出切割了。
朝堂政治并不是無跡可尋的混亂,而是有一定的邏輯的。
甚至,其實大部分時候,這個邏輯非常的庸俗。
站在喬治三世的角度,他不能把全部的愛國者黨搞臭,或者徹底讓他們滾蛋。
因為讓他們全都滾蛋,意味著他們會在外面抱團。
而這群人,本來就是以反對政府和首相起家的。
全踢出去,意味著這群原本已經不和的人,又抱團成一股勢力了。
所以,顯然,新國王必須要瓦解愛國者黨,拉攏其中的一部分,造成愛國者黨內部的分裂。
這樣,皮特滾蛋之后,就是個光桿兒,沒有其余家族的協助,那么在野狀態下反對的聲音也就沒那么大。
所以,新國王選擇了喬治格倫維爾。
希望利用格倫維爾,完成對愛國者黨的分化。
反過來,愛國者黨內部,尤其是坦普爾格倫維爾家族,現在也急需和皮特做出一定的切割。
這種切割,不能是無底線的切割和背刺。
因為皮特的影響力,所以才迫使新國王不得不捏著鼻子還要用皮特身邊的人。
而如果皮特徹底臭了、背刺的太狠、切割的太過,徹底沒有了影響力,那么新國王也就不需要捏著鼻子非要用格倫維爾。
就是這么個市儈且庸俗的道理。
格倫維爾是希望皮特在退場之下,給新國王整個大活兒,這樣才能提升愛國者黨這個團體其余人的價值。
因為要是整出來一個巨大的活兒,國王和議會就更沒可能把皮特一黨的人都扔出去這要是全扔出去,這是生怕他們在政府外不能抱團、擴大影響啊。
犧牲你一個,幸福大家族。
說起來都是親戚,你下去了,你不還有兒子、女兒、女婿嗎
只要整個大家族的同盟不倒,那還不是隨時可以東山再起
只要海峽艦隊還能保住海峽,那么大家就還可以繼續內斗,內斗為主、外戰為輔;外戰是內斗的手段,內斗是外戰的目的。
至于皮特嘀嘀咕咕的失敗后英國經濟的毀滅,一來這件事現在看來并不明顯,相反大量的文章還在論證徹底放開關稅后的好處;二來原本是戰爭貿易兩不誤,商人有錢賺,現在是大順封鎖劫船加走私,未來經濟是否毀滅不知道,再打下去很多商人就毀滅了。
三來就是打到什么程度才能確保不會發生皮特所擔憂的未來經濟毀滅
荷蘭那邊的報紙給皮特扣了一個“保守”的大帽子,按照保守的戰略,也即是保持那種母國利用航海條例強制用殖民地做市場的戰略,英國已經不可能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