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一次貿易,一個回程只能帶白銀、另一個回程還能帶貿易品,資本會選擇哪個
這是不言而喻的。
最關鍵的,還有一點。
印度的戰局,已經傳回了消息,而且已然非常明朗。
但歐洲的戰局,還未傳回消息,并不明朗。跑到一半,發現大順的海軍敗了、英國四處抓捕大順商船,就算不被抓,跑回來這就真要賠的上吊了。
但還是那句話。
大順軍方,以及總參謀部和新學派,把仗打到了歐洲、打過了好望角,不是為了讓大順的商人跑到波斯和印度賺錢的。
如果只是為了去印度、波斯賺錢,那么這場仗在大順奪取印度之后就該結束了。
根本不應該、也用不著把幾十艘攢了快三十年的戰列艦、巡航艦,用著超高的軍費,運到歐洲去。
甚至,這二十年時間,根本就沒有必要造這么多軍艦。如果只是為了奪取印度,保住東非以東,那么大順其實只需要10艘戰列艦就夠了。多出來的錢,完全可以修黃河、修主將、修遼河、安置漕運人員、賑濟災荒等等。
本來,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大順這邊的態度,就有“不打”、“小打”、“大打”三派。
而要大打,就要搞清楚大順大打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大順已經選擇出兵歐洲,那么顯然支持“大打”的這一派占據了上風。而大打這一派之所以占據上風,至少他們肯定是講出來了為什么要大打的道理。雖然可能“有道理”,未必就是“要這么做”的最強理由。
而大打,又該怎么打打的過程中,怎么樣才能在影響力很小、駐軍并不能太多的歐洲,拿到最大的利益
這就是大順以官督商辦、朝廷管制、強制要求西洋貿易公司繼續增加商船的原因。
大打派認為,伴隨著航海術的發展、東西方貿易的增加,東西方之間的技術差距正在急劇縮小。
這種縮小,甚至是肉眼可見的。
不只是蒸汽機技術的傳播什么的。
而是一些大順的特色貿易品,歐洲,正在瘋狂仿制,不只是絲綢、瓷器,還有更多的商品。
舉一個在歐洲之前壓根不存在、純粹是真正的東方特色商品的東西。
漆器。
至少在漆器上,大順這邊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法國的仿制漆器家具,正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吞噬著大順漆器的市場。
尤其是德國的“中國漆器”,十個里面至少七個,壓根不是中國產的、或者日本產的,純就是法國產的仿制品。
早些年,法國已經成立了髹漆行業聯合會roration
des
etres
et
des
vernisseurs他們很早就像法國政府發出了請愿活動。
而且,歷史上,法國的政府財政總監給東印度公司的信件上,就明確寫過這個“防買辦、和支持本國仿制品發展”的內容。
我獲悉我們開始仿制的扇子、大型木器、陶器、漆器等各行業的工匠,對于你們大量從中國進口此類商品,感到極為不滿當然我寫這封信不是指責你們,更多的是提醒您,以免日后這些怨氣對你們不利
除了法國,英國的細木匠們,也在歷史上的1741年,向政府請愿,請求政府禁止從東方進口漆器和木器,否則他們真的要活不下去,而剛剛發展起來的仿制的漆器產業也要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