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碼,大幾百萬的有著絕對消費能力的市場丟了、歐洲亂成一團貿易量也會銳減。
這里,說北美此時南方州的自由農家庭的平均資產是392英鎊,這里說的是資產,不是現金。資產沒辦法直接消費,而大順又不
需要北美的貿易品,是以需要一個穩定的貿易環境讓他們把苞米煙草啥的換成白銀。
否則的話
就北美那濫發紙幣的習慣,在十三州革命期間,濫發紙幣濫發到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英語成語:
一文不值。
歷史上,是靠賣頭援美的法國,硬生生用國家信譽和白銀,抗下了這一大堆北美寶鈔,為北美濫發的紙幣背書。可真打起來,大部分的錢肯定是用于軍費的,再說大順收一堆北美濫發的紙幣也沒有用,轉身就作廢了。
而且一旦濫發紙幣,此時大部分人的選擇,可能是窖藏貴金屬,而不可能傻呵呵地在濫發紙幣的時候把貴金屬去兌換紙幣
偏偏大順又只要貴金屬,不要理論上其實也能買到苞米土豆的紙幣。
種種這些,都使得大順這邊,傾向于讓北美商人妥協,而不是起來反抗。同時盡可能給英國施壓,打開貿易政策,從而把北美十三州問題,往富蘭克林等親英派期待的方向上引導。
只要能做到,那么北美的貴金屬問題還是很容易解決的:去歐洲、加勒比賣酒、賣苞米、賣煙草、賣皮靴、賣生鐵、賣木頭、賣牛馬。
大順只要能打碎英國過度嚴重的航海條例,這些就都可以實現。要打碎的只是過度嚴重的航海條例,并不是說不讓英國收關稅。
只要大順死拖下去,就是不給法國人面子,就是不登陸英國,那么法國這邊也沒辦法。
而之前借助人參貿易給了法國諸多好處,使得法國死保加拿大,也使得只要加拿大還在法國手里,北美的分離傾向就會降低。
英國這邊,則只要大順這邊繼續拖長戰爭、持續走私,形成既定事實,就可以讓英國不得不放棄原本奇葩的極端重商主義政策一一只要走私的過于嚴重,那么理論上大順隨時可以分離北美,制造一場反叛。但大順不會去做,這就是開窗戶道理:我要把房頂拆了,這時候再說要開窗戶,英國人就很容易答應了。
至少再制造一場二十年的和平,印度問題大順即可基本解決,國內的工業力量也將發展起來。到時候再拋出蒸汽驅動的走錠精紡機,歐洲再干起來、印度再炸了,那就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了。
所以,大順此時很需要和北美的商人集團合作。大家談一談,盡可能妥協,不要戰爭一結束你們就要鬧分離。
很多問題的本質,是經濟問題、利益沖突。北美的分離當然也是。縱然說這群清教徒魔音入腦、魔怔的可以。
但是,實際上,托馬斯潘恩的常識寫的是那么激昂、那么引經據典,又是馬太福音、又是士師記、又是撒母耳記的“注經”,正合這些清教徒的意識。
卻也遠不如英國一紙魁北克法案宣告的俄亥俄土地投機公司的圈地非法導致的怒火。
土地投機商那么多錢白投了,不把英國政府弄死,那這錢不是白花了嗎這是富蘭克林轉向反英的關鍵事件之一,因為他是俄亥俄公司的創始七十二股東之一,買賣有點大,1500萬畝的圈地。
庸俗點看,這是一個和俄美公司做假賬參與十二月黨人起義、蘇北墾荒公司挪官銀參與辛亥火燒江蘇衙門公款賬目、蘇格蘭資本家和貴族投資巴拿馬破產把蘇格蘭主權賣給英格蘭換錢,差不多的故事。
簡單來說,錢的事。
錢的事,錢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