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總之,這是以和平、貿易、消除英國的航海條例為前提的。”
“他們說,需要北美的每一個家庭,在棉布、茶葉、瓷器上消費。并把這些散亂的、每個家庭支出的零錢,積少成多,成為足夠的資本,投資到他們認為可以解決糧食問題的方向上。”
“這是一場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在為人類的未來而貢獻力量的偉大事業。”
“因為,讓每個人為人類的未來捐錢,那是不可行的。”
“但以貿易,讓每個人的勞作所得集中起來,探尋一條偉大的道路,卻是讓所有人高興的。”
“雖然,我并不知道他們是否說謊,也并不清楚他們是不是過于自大。”
“但,聽說,他們已經找到了植物生長的一些秘密,觸摸到了生命的力量。他們,聽說已經出現了一英畝土地可以產出100蒲式耳小麥的嘗試。”
“還有棉布、鐵釘、鐵器、絲綢,等等、等等,他們都找到了可以提升每個人所能生產的數量的辦法。”
“在這里的每個人的消費,將促進他們建造新的工廠、采用新的技術他們,認為自己是可以指引人類未來的希望之所在。”
一英畝100蒲式耳小麥的驚人產量,也不過是畝產500斤,當然此時肯定是驚人的。大順當然造不了化肥,甚至科技連前置的前置的前置還沒點到呢,早著呢。但,硝石是硝酸鉀,海豹糞石是磷酸鹽,靠這些東西堆出來一個高畝產,作為希望,還是可以做到的。
大順這邊,是把此時大順優勢下的自由貿易,或者說商品傾銷、利潤積累,用一種清新脫俗的角度講出來。
當然,這個是北美特供版。
尤其是對北美這種100英畝自耕農為主體的、并無和大順產業矛盾的經濟現實所出現的特供版。
同樣的話,要是去法國說,非得讓法國那些從事絲綢織造業、紡織業、冶鐵業、木匠、漆匠的大量手工業者噴死。
而在北美則不同。
就那么幾個產業,沒有一個和大順這邊是重合的。
比如依托毛皮和畜牧業的制帽業,大順不可能跑這來賣帽子。
比如箍桶業、木材、糧食、魚干、牛羊、酒,等等,北美現在擁有的產業,大順這邊看都不可能看一眼。
時代在變,意識也在變。
若是后世,說這些話,意思就是說你們老老實實地種地,養牛羊。我們發展工業。
后世會有多少人覺得,這是好事
但現在,這些話說出來,在北美的經濟基礎下說,聽起來真的就是好事。
北美工業發展的基礎,是1830年代的土地兼并、人口激增、資本積累、以及技術發展、移民增多。
相對于過去每個家庭都有100英畝土地的自耕農群體而言,這并不是啥好事,甚至不是啥好時代,尤其是相對于過去的美好日子幼子繼承家業,幼子長大前,哥哥們隨便家里資助點就能去外面弄個三四百畝地。
工業發展引發的諸多問題和反對,直接導致了聯邦黨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