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欗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把大順的陸戰隊和戰斗工兵抽走,去北美。
打費城。
開會。
然后再北上加拿大。
李欗將這些情況大致一說,來使便道“朝廷這邊,這一次不但抽調了更多的重型商船,而且也加增了三艘戰列艦、幾艘巡航艦趕來支援。印度那邊已經完全可以騰出手來了,印度分艦隊也會抽調一些。”
“除此之外,朝廷抽調了一些北邊的夷丁。都是些散兵輕步,老林子里長大的。”
“這批人可以去幫著法國人打仗。都是些獵手出身的,大部分都是毛皮公司在北美西海岸招募的。”
“朝廷這一次,可是把海軍的家底子都拿出來了。”
李欗笑道“這個不必擔心。且不說我這邊勝券在握,只要援兵一到,那就更是徹底無憂。”
“只說這援兵一來,英國的心態就會徹底崩了。”
“他們知道天朝大國,亦知天朝人口極多。”
“一旦又有新的戰艦抵達,他們會怎么想只怕徹底斷了抵抗的心思,只要保其核心周全,剩下的都可以談了。”
“現如今嘛英國那群人,都扭扭捏捏,我們就咬死了不談,他們不斷試探,又無人肯擔這賣國之名。”
“等著支援的艦隊一到,最后的扭捏也就沒有了。”
“戰后英國養不起這么多軍艦的,到時候,商人可以大買一批改成商船,壓低英國海軍的數量,和法國持平就是。”
“只不過,這種事要提出來,非得海軍實力碾壓不可,不然終究咱們來提,這腰板便不硬。”
算了算又來支援的數量,李欗知道這個“把海軍的家底子都掏空”的話,不假。
大順的確有造船能力,這些年靠著專營公司的強制要求、和海軍訂單,大順的造船業發展很快,人員充足。
水手當然也不缺。
但是,大順不會再造軍艦了,因為再造就是賠錢貨了,完全用不了那么多。
所以,說大順這次把海軍家底子都掏空了,那是一點不錯。
潛力足夠,造船沒問題,但實際上最多也就是通過這次增兵,嚇唬一下英國。而實際上,不可能再造新艦。
盤算了一下現在的情況,若是中轉一下去打費城,此事原本不難,哪怕是援兵不到,打起來也容易。
主要是打仗的目的還是為了貿易。
朝堂上游移不定,這邊就不好說。
到底是口岸對口岸貿易
還是把荷蘭做歐洲總商埠,搞自由貿易
這是有不同說法的,也是到時候去費城拉攏反賊時候該怎么說。
口岸對口岸貿易的話,那就得拉人組建北美中國貿易品商會,讓他們獨享其利。
荷蘭作歐洲總商埠的話,那就又是另一種說法了。
更關鍵的,還是今年加增的貨船,得讓北美知道,大順真的可以他們所需的任何貿易品,完完全全地取代英國。
所謂政治妥協,是要和北美這群人談清楚,讓他們認清現狀不要空談那些扯犢子的抽象東西,談點實際的。你們能承受什么樣的稅率、能承受怎么樣的關稅,以此來和英國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