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那就不是簡單的休克了,而是會克出來克倫威爾。
因為他們很清楚北美在戰后的重要性,所以他們現在要告訴富蘭克林北美的事,你們自己辦吧。英國現在已經無力維系在北美的大量駐軍了,以后的事,就靠你們州議會自己干了。
將這樣的態度略微一透露,富蘭克林的臉色就變得非常難看。
基本上,富蘭克林是個民族主義者,民族到對同屬于新教的德國人,都很不滿。認為德國鄉巴老的數量太多,占據了十三州太多的人口,這是不對的。
對于現在的戰況,他也是憂心忡忡。
從一開始,他在北美的時候,就在奧爾巴尼會議上提出各州聯合的想法,為的就是建立一支軍隊,擊殺印第安人和法國人,擴大土地。
靠著宗主國的軍力,前期進展還是很順利的,開始向北進攻,并且大量驅逐阿卡迪亞人,空出了大量的土地,使得土地投機公司獲得了極高的利潤。
但現在,伴隨著大順參戰,戰況極為不利。
北美這種仗,正規對射的仗,最多也就千人的規模。千人的規模就能決定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歸屬。
大順從一開始,就是奔著這種規模來進行海外軍團的建設。
現在英國海軍蹲在海峽,和大順海軍主力大眼瞪小眼,直布羅陀陷落后大順向北美進軍,戰局不問可知。
于是,富蘭克林只能發出請求。
“陛下,諸位大人,關于印第安人和法國人對我們的戰爭,如果只靠我們自己,是無法獲勝的。”
“這不只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更是信仰之爭。”
“英國,應該捍衛新教,而不是任由羅馬教皇的走狗法國人,在美洲蠶食土地、蠱惑那些印第安人。”
“在北美的戰爭,是捍衛新教的自由,捍衛不列顛人民的信仰。”
“那些印第安人對我們的報復,是可怕的。那些阿卡迪亞人他們對我們懷有一些莫名的仇恨。如果他們真的獲勝,那將是一場悲劇,一場屠殺。”
“無數的鄉村、婦女、兒童,將會死在他們的仇殺之下”
“那些天主教傳教士,并沒有教會他們愛與和平,反而教會了他們戰爭。我不敢想象,如果不列顛的軍隊從北美撤走,邊境地區將會發生怎樣的慘桉。”
哈利法克斯伯爵打斷了富蘭克林的話。
“但是,不列顛已經在北美花費了太多的錢。軍隊的支出、軍官的薪水、后勤的消耗,還有陣亡軍官的撫恤。”
“不列顛已經無法再支撐下去了。中國人中國人是不可能停止戰爭的,因為他們需要從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的貿易中,獲得毛皮、人參等。”
“巨額的國債需要償還,不列顛已經在北美投入了100萬英鎊,可是可是,連33年的蜜糖法都無法執行,甚至無法收上來一丁點的關稅。”
“國庫的錢,是英國人繳納的稅,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現在,全國上下,對于皮特在北美擴大戰爭的行為,已經極為不滿。”
“中國人的參戰,使得北美需要更多的支出。而對中國人來說,給印第安人6000支火槍,那也不過是一次人參貿易的利潤而已。他們愿意出錢,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