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傾向之外,富蘭克林除了作為政治家,還是個科學家。
這倒不是說因此,或者說因為劉玉在大順科學院鼓搗的那些東西,就會讓富蘭克林產生“媚中”的情緒,以至于覺得大順這邊的想法都是對的。
當然不可能這么簡單。
只不過,大順科學院的存在,以及劉玉鼓搗的那些東西,作為大順從背景畫中走出時候的“人設”,這時候確實是幫了忙的。
雷電故事不提。
大順科學院這邊是聘了歐拉做外籍院士的。
在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的問題上,歐拉支持惠更斯的“光是一種波”的學說。
富蘭克林也是支持的,并且,因為牛爵爺的赫赫威名,富蘭克林和歐拉都是少數派。
相信光是一種波。
但如何證明呢
大順科學院這邊“設計”了一個很小的試驗。
雙縫干涉。
于是,光是一種波的學說,終于得到了實驗驗證,并且是在大順科學院完成的。
這和是否會增加富蘭克林的好感,關系不是太大。
而是劉玉打造的“大順的人設”,通過諸如類似的事,使得大順的人設,是鐫刻著“科學”二字的。
既然這個“人設”,是講科學的、講理性的。
那么,從大順這邊流傳過來的國富論20s,是不是科學
是不是符合理性的推斷
大順這個國家,從“背景板”中走出來的瞬間,人設便已定格。
而劉玉一直在加強這種人設。
由此人設,所衍生出的“由講科學、講理性的大順,流傳出來的國富論20s,自然也是講科學、講理性”的,那也就非常的順理成章了。
既然富蘭克林是科學家,講科學,那么這本披著很科學的皮、且有人設光環加持的國富論20s,自然也就說服了富蘭克林。
而富蘭克林,是真正去過愛爾蘭的。
他親眼目睹了愛爾蘭,在英國那不做人的重商主義政策下的悲慘。
所以,他確信,英國的這套政策,肯定要完。
既不會帶來科技革命、也不會讓英國強大,只會慢慢腐朽,最終淪為和愛爾蘭一樣的境地。
相反,大順的這套國富20,則大有道理。
通過休克,來靠無形之手,完成對北美和英國所有不合理的產業的清理,從而讓英國與北美,找到真正的擅長的產業、優勢的產業,這才有未來。
而這套東西,恰恰又解決了北美很多大商人的訴求。
并給大順給出的“大順代收關稅、按照銷售額分配關稅”的辦法,在技術上又是切實可行的。
故而,富蘭克林個人,非常支持大順這邊給英國開出的藥方。并認為,這是科學的、理性的、面向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