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一些實學派的中的激進派,認為劉玉過于保守,是保守派、甚至是老保守派了。
“興國公老了”
這句話,在實學派中的激進派中流傳,并不是在陳訴一個年歲上的事實,而是有其特殊含義的。
就像此時在北美西海岸既找金子又勘探繪圖的這些人。
這年月,勘探、測繪,家里有錢有勢的子弟是不可能學的。因為要去的地方,要么是雪山高原、要么是茫茫沙漠、要么就是熱帶雨林、要么是土著遍地的異域。
而沒錢的子弟,才會學諸如測繪之類的行業,就是弄口飯吃。
而偏偏,大量外派到各處測繪的,能看到海外的大量平原、沃土、良田千里潛力之地的,又是這些窮人家的子弟。
他們會怎么想
他們想想自己的父母那點地、過的是什么日子,自然而然就認為,朝廷現在的頭等大事,就是集中力量移民,實現“五口之家、百畝之田”的愿想。
但劉玉在干什么
在慢悠悠地做事,不管是在山東做的,還是在此時正在引導北美挖金子移民的辦法,在他們看來,都太慢了。總覺得,劉玉現在做事,比起當年在松蘇和鹽改漕改的雷厲風行,大約的確是老了。
即便出于慣性,很多人依舊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朝廷的做法,甚至愿意說諸如“這是必要的代價”之類的話。
這種想法在年青一代的實學派心中逐漸萌發。
具體到探礦隊的人這邊,伴隨著探礦隊沿著河流而上尋找金礦,看到那茂密的叢林、肥沃的土地,享受著溫暖但不過于炎熱的夏季,讓他們心中的沖動更加強烈。
很多測繪的人,是去過南洋、甚至非洲的。
讓他們選擇的話,他們會喜歡南洋還是北美西海岸這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個溫帶出生的人,都喜歡四季分明,愛楓樹遠勝過椰子樹、虎豹遠勝過瘧疾和熱病。
探礦隊里年輕人,也學過簡單的經濟學,雖然是簡化版的簡化版。
所以他們也知道,廣袤的大洋在這隔著,效彷南洋模式是不行的南洋模式,是以國家強力強制開發、促進移民的。比如轉移漕米到南洋的稻米種植園,等同于朝廷用江南的漕米稅,以及取締了運河漕運后的損耗收取等,投資到了南洋,支持了南洋大開發和大移民。
而南洋模式的前提,是南洋米,確實比江南米便宜。
可用在北美,這套模式就用不上。除非北美能種白銀草、黃金樹,否則是無法用南洋模式的。
所以他們也明白,金礦搭臺的辦法,是對的。
可問題在于,很多人在想為啥一定要賺錢呢為啥一定是經濟驅動呢為啥不用國家強力這個特殊的經濟力,直接扭曲,不以盈利為目的而進行屯墾移民呢
這就是他們覺得,劉玉已經老了、已經保守了的原因。甚至一些人想著,圣天子也老了,以后的太子若是個更保守的,那可怎么辦
htts:book101016812482597ht
天才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