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法國在北美的貿易,非常別扭。
有些東西,不是靠仇恨、軍隊、巡邏就能防住的。
就比如所,那些愛爾蘭羊倌,拿著自己釀的威士忌,也即糧食酒,去換毛皮人參。那是什么價
法國靠著嚴格的貿易管制,拿著國內的白蘭地,再沿河運到這一處湖泊,去換毛皮人參。那又是什么價
靠人防、靠巡邏,怎么可能防得住走私。
在訴說了一下他們遇到的這些困難后,大順探險隊的年輕人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一個想法。
“如果,我們在上游種植糧食、釀酒,給你們呢”
“由朝廷出面,組織糧食種植園和釀酒作坊,依靠天朝的人力,商品糧食和酒類。你們支付白銀。”
“或者,由天朝的寶船直接運回去。”
“或者,直接走賬,在松蘇的銀行兌付匯票,在交易人參貂皮東珠的時候直接結算。”
“朝廷在松蘇拿到匯票結算白銀后,作為移民的基金和經費,將人口遷徙到這邊。形成一個貿易循環,彌補一下你們在這邊缺乏糧食和酒類的問題。”
“這是不是可行的呢”
“你應該想到,如果真有夕陽海、日落灣、或者一條適合通航的通向太平洋的河道,那么我想你應該在十年前就會見到我們的人來這里探索尋找毛皮了。”
最后的道理很簡單,也很實在,點透了之后就是那么回事。真要是有什么夕陽海、一條適合通航的大河由東向西流,確實十年前只怕在這里就會常見到大順的探險隊了。
而這背后更多的道理,還在于兩邊的毛皮貿易結構。
對大順而言,牛皮鹿皮什么的,利潤率不足,基本賺不到什么錢。但草原上的毛皮,在歐洲是有銷路和市場的。
維倫德里簡單地思考了一下,便覺得這貌似確實是個好辦法。
種地哪家強歐洲正在經歷農業革命,從耬車到曲轅犁,一堆東方傳過來的農業工具,你說哪家強
要說畜牧業,大順肯定是比不過此時的法國的,這無需諱言。但要說單純的種地,法國人很清楚中國人種地的本事,至少此時在沒經歷二百年的正確記憶塑造,農業革命是不是“東學西漸”,此時的人還是很清楚的。
大順的畝產,此時就是世界第一。制約大順農業的,就此時而言,不是技術,就是簡單地生產資料不足,使得每個農業人口理論上使勁兒干能一個人養活三個非農業人口,但沒地方可使勁兒而已。
那么,大順會釀酒嗎
這顯然也不是個有意義的問題。
那么,大順的酒沿著河順流而下,在貿易站交易,會不會比愛爾蘭羊倌翻山越嶺走私過來的威士忌更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