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內心要滴咕的事可多了去了,仗基本打完了,海軍的命運、他的命運、將來他爹死后自己的地位,還有自己這個蛋疼的皇家里實學派的代表人物的另一層身份。
許久,終于也只是嘆了口氣,放下這些心事,只將幾個人叫過來。
“你們明日便啟程,去一趟巴黎,給那邊的談判遞個話。”
“我看,別的都不用變,就是和法國的邊界談判,這事不必太急。”
“就先把大略定下,日后具體的邊界線,還是要測繪之后再定。就按照今天這幾個年輕人的想法,兩邊談點具體的利益。”
“法國既是要人參貂皮,那么我們保證他們的壟斷專營之利。但我們的墾荒地,法國也得承認。兩邊可以先把這個大略定好,達成共識。”
“具體的界線,不急于一時,到時候兩邊各自派人,效咱們和羅剎勘界故事來。畫線的話,日后免不得全是麻煩,況且畫線的話咱們說不得還要吃點虧,這樣又能多占一些。”
這幾個要前往巴黎的,也知道了這件事,一人道“依屬下看,朝廷還是應該早做準備,準備一筆錢,早早遷民。卡住三岔口之類的地方,先把衛所建起來。”
“這幾個年輕人談的很好,法國人那邊牛馬,咱們出人,便可省許多麻煩。而且越早占住,日后扯皮的時候也越方便。”
李欗點點頭道“這話說的在理。界可以慢慢談、慢慢勘,但事卻要早早辦。法國人要搞專營公司,先把這事敲定了,咱們那邊的人也早點到。”
“興國公肯定是不在乎那些金礦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若是能靠著法國的專營公司之利,先把邊界的墾荒搞起來,畫地為牢,慢慢充實內部,他那邊也定暢快支持。”
旁邊一人笑了笑道“殿下,有句話,屬下覺得還是要說一說。”
“興國公對金礦,那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是明顯的事。但實際上,他對劃界,也不甚關心。”
“其實于大局來看,興國公就斷定了,法國人要拿東虜貿易品,這英國人要控十三州,至少十年內,局面都很穩。”
“既是如此,其實即便只靠金礦,那么十年之后,西海岸的天朝子民,也足以和東海岸人口相抗。”
“是以,這件事,無非錦上添花。可能原本需要五十年才能達成的人口數,加上這個,也不過縮到了四十八年,也就這樣了。”
“興國公對這事,要說暢快支持,那肯定也支持。錦上添花也是好的嘛。”
“但只怕,興國公內心,未必不如那些年輕人那般想,好好做一番大的,用些大手段加速移民。解山東河南等地的人地之困。”
“如今,這么搞,最多也就是開疆拓土,為百年、千年計,利在千秋”
“可若真想利于本朝,還是要大變、大革,集國家之力,靠外部的幾十億畝土地,完成均田,則可真成興周八百之大功績,成五口之家、百畝之田的小康之世。”
李欗聽聞這話,呵呵一笑,搖了搖頭,反問道“你們真覺得興國公這么想我看不然,興國公根本就沒這么想過。”
“他若真這么想,那么實際上這場戰爭就沒必要打的這么麻煩。又是拉十三州的豪強、又是扶阿卡迪亞人復仇。”
“搞出如此多的制衡、平衡、牽制。”
“可就算這些事都不管,就算英國簽了自由貿易關稅約定,海量人口涌入十三州,因著地都被先來的豪強占了即便說,土客矛盾沒有爆發,而是穩住了,全力向西開拓。那么,只怕也得三十年,方能占到西海岸吧”
按照大順這邊的叫法,他們把新來十三州的移民、和十三州老地主的矛盾,稱之為土客之爭。
而李欗這么講,給定了個三十年時間,眾人想了想,也覺得合理。
紛紛道“殿下所言極是。即便不管、即便不設如此多的的制衡牽制,也需得三十年時間。”
李欗笑道“若真能變革成功,均田十一、集舉國之力,分田、造船、移民、緩解人地矛盾。不要說三十年,就算第二十五年搞成,剩下五年時間,你們覺得能移過去多少人”
“能不能把那些人反推回東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