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松蘇地區的人,拿著錢,去河南買地,總不能不行嗎
原本還有銅幣、白銀、紙票、兌付、審查等等的限制。
完成貨幣改革后,金融上的監管等于直接扔了,錢四處流動,全國通用。
好處不提。
只說壞處。
這土地兼并的速度,不得起飛啊
一年蹭蹭地這么多白銀流進來,那還不直接往土地上跑
工業發展,是有極限的。而且積累的速度,比以前可快了幾倍不止。
照以前的積累速度,王朝周期可能得有個二三百年。
而現在的積累速度、蹭蹭流入的白銀,那土地兼并的速度可是直接起飛。
以前當個商人,攢個萬把兩白銀,難。
從萬把兩弄到三萬兩、五萬兩,更難。
現在,趕上風口,趕上機遇,萬把兩白銀,增值到萬兩,不要太快。
錢多了。
而且,甚至可以說,先發地區繼續搞下去,等著扶桑金銀挖個差不多,先發地區幾乎擁有整個大順60的貨幣,甚至更高。
說句難聽的,等著扶桑的金銀挖個差不多,就大順這個按畝交稅服勞役的政策推動下的之前的低地價,松蘇地區聚集的金銀,理論上能買下半個大順的耕地。
到時候,又有一大堆的事。
諸如買地導致地價飆升、地價飆升導致土地成為一種投資期貨更多的資本進入土地買賣、更多的資本進入土地買賣繼續拉升土地價格之類的事,肯定會層出不窮。
這都是大順之前沒面對過的問題。
蕭規曹隨蕭規曹隨的前提,是社會的經濟基礎、物質條件,五十年、一百年,變化基本不大。
而現在,不說別的變化,就說一年幾千萬兩的白銀流入、扶桑金山銀山的開采,這樣的巨大變化,別說五十年一百年,可能十年二十年就要大變樣。
這還怎么隨
到時候,單單是完成了貨幣改革,如果大順的官僚集團和皇帝,稍微還有點腦子,就該準備一下諸如“限田”之類的政策。
而這種政策,一旦搞,那可真是要搞出來“大樂子”的。
這,還只是因為貨幣改革導致的一個問題;而貨幣改革,又是大順這些年的已完成的或者即將完成的改革中的一個;而每一個改革,劉玉幾乎都埋了類似的炸雷。
所以,哪怕是蕭規曹隨式的政策延續,也一樣要出事,要完。
反動要炸。
不動要炸。
那么,往前走呢
往前走,那就更不用提了,炸的更厲害。
因為,再往前走如果這種前,指的是“資產階級變革意義上的進步”的話。
那么,小農經濟瓦解問題,就大順這個鳥樣的組織能力,能解決的了
不讓小農瓦解,繼續走劉玉的靠外部積累完成工業發展、靠外部市場來完成貿易循環的模式,又必然會遇到劉玉埋得“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印度覺醒、紡紗機應用導致印度經濟瞬間崩盤大起義、外部市場崩潰”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的革命傳導。
所以,往前走,還是死。
而且,歐洲和印度的覺醒導致的外部市場崩潰的革命傳導問題,只是諸多要完的一個可能而已,還有諸多的要完的可能。
往后退是死。
不動是死。
往前走還是死。
怎么看,對大順王朝而言,劉玉布下的這個局,都是必死之局。
于是,已經決定不再管黃河河道、把這功勞讓給別人,甚至準備跑路的劉玉,決定回一趟京城。
理由當然是一片拳拳忠君愛國之心,這么大的功勞,留給皇帝選定的下一代的輔左者、或者作為接班人的功績。
而實際上
既是準備跑路。
也是和皇帝、太子、諸皇子們,聊最后一次。
看看他們之中,是否誰有可能解開這個必死之局、至少有點思路就行;又有誰,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在救大順王朝實則準備給大順的滅亡加加速的。
畢竟,其實理論上,最高明的封建統治者,還是有種理論上的可能,解開這個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