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比之廢漕改海導致的揚州魯西等運河經濟區快速衰敗的“經濟格局重寫”,即將出現。
從大順“總的生產力”來看,無疑,是進步的、提升的。
但是,從各個地區、各個省、各個府縣分散的手工業經濟區來看,這將帶來一場毀滅。
快速的改變,也即會帶來劇痛。
一個廢漕改海,一個貿易中心從廣東挪到松蘇。
這都讓大順疼了三十年。
從魯西地區的漕工起義、到揚州鹽工起義、再到五嶺腳夫起義、粵繡織工起義、松蘇反抗南洋米低糧價騷動連綿不斷。
看上去,大順這二三十年的變革,光鮮亮麗。
但這光鮮的背后,是劉鈺的青州軍軍改后的軍隊,從京畿鎮壓到五嶺、從揚州殺到了魯西。
而廢漕改海、貿易中心北移松蘇,只是涉及到了“商業”,還沒涉及到“工業”。
武夷山的茶農依舊在種茶,只是五嶺的腳夫失業了。
兩淮地區的鹽依舊在海邊產,只是揚州的鹽工打包工失業了。
魯西地區的基本經濟還算完整,只是圍繞著臨清、濟寧等地的和商業、運輸有關的人失業了。
然而。
新的運輸工具的使用,物流成本的降低,這將徹底重塑大順的經濟格局。
簡單來說。
在沒有火輪船之前。
湖北的紡織業,哪怕技術低于松蘇、哪怕棉花靛藍等原材料不如松蘇靠近殖民地海運的優勢。
但憑借“逆流而上”這個“天然關稅”。
湖北的紡織業,依舊還能抗的住這就和歷史上蘇伊士運河修通之前,歐洲的確蒸汽機了、歐洲地區產業革命了,但是,海運不要錢嗎不要成本嗎還不是鬧出來了1893年南通布反擊機織布、把歐洲布壓到了上海城內的名場面
真正要改變大順經濟格局、導致劇痛的,不是松蘇的那幾個蒸汽工廠、也不是松蘇的那幾項新技術。
而是物流成本。
更具體點,也即即將投入使用的、可以逆流而上的火輪船。
這,對大順的影響。
將如16世紀,歐洲的風帆船沿著大海,來到了印度和中國。
而讓曾經富庶的西域,徹底淪為了一片荒涼;曾經坐地收錢的奧斯曼,逐漸沒落;曾經輝煌的阿拉伯文明,開始衰落。
在大順,看不到這個問題的人,是沒資格談自由貿易的。
在技術不斷進步之前,在火輪船和鐵路開始讓有先見之明的人擔憂內部經濟崩潰之前。
大順,是有國內統一市場的,并且理論上也是沒有內部關稅和地方保護主義的。
因為,大自然,就是天然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