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小農經濟的兩極分化,讓產業、手工廠、鄉鎮的產業遍地開花,可不可以
可以。
但先解決,分化之后,有了資本,不去買地的問題。
我“假設通過勤勞的勞動”,又趕上年景好風調雨順,哎,我家里積攢了200兩銀子。
那我為啥不把這200兩銀子去買地去放貸而是去干有可能賠錢的工商業
除非說,有個辦法你有錢你有錢有個屁用,你有錢也買不了地,所有制法權問題直接給定死了,資本只能從農業往工商業上跑,而堅決遏制資本從工商業往土地兼并上跑。
你這錢,去開個磚廠、去干個磨坊、去曬醬油缸,總之別想著往土地上跑。
資本往農業上跑,一定是壞事嗎
當然,未必。
比如英國的農業革命,資本往土地上跑,這不是讓英國的畝產,從90斤,提升到現在了130、140斤了
但問題是在大順。
資本往土地上跑,并不會讓大順的畝產從150斤提升到500斤,而是會在畝產不變的情況下,把土地變成一種金融業。
劉玉確實搞了大順特色的圈地運動。
但劉玉圈的是什么地
圈的是兩淮草蕩。
兩淮草蕩為什么會存在
因為明朝開始,就要靠草蕩煮鹽,有專門的軍隊和衙門,監管禁止開墾。
劉玉圈兩淮草蕩的前提,是曬鹽法加鹽政改革,用太陽和風,代替了草蕩的柴草。
這些草蕩地,種植棉花、改良土壤,是從“畝產0斤”開始的,當然是生產力的進步。
而歷史上滿清也圈地。
滿清圈地之后,畝產提升了嗎顯然沒有。畝產壓根沒提升,這當然不是生產力的進步。因為他干不了讓生產力進步的事。
英國圈地,畝產提升了嗎顯然提升了。因為英國搞了中國犁、輪作法。
問題在于,中國需要學中國犁還是需要學輪作法既不必學,怎么提升生產力
相反,小農經濟下,人地矛盾極大,迫使兩年三熟制迅速在華北推廣,是不是一場屬于大順特色的“農業革命”
都是圈地,情況是不同的。
英國農業革命的好,是以英國的社會存在、經濟基礎、人口數量為前提的。
你不能昧著良心,說畝產提升到130斤、且輪作休耕,對此時的大順而言是生產力的進步。
實事求是講,混成1750年的英國畝產,大順得先餓死至少50的人1650年輪作休耕狀態下,每英畝小麥產量為11蒲式耳,1蒲式耳小麥大約是54斤、1英畝大約等于6畝地,輪作休耕狀態下平均畝產99斤考慮輪作休耕,等于還得除以2、除以3。
這畝產,放在大順,非得出大事不可,而且得是大到血流成河的大事。
況且來說,就大順這個情況,資本圈地“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提高畝產”,其實真的挺不現實的。
小農快速破產的地方,肯定是水旱頻發的地方。
而大順這情況,你資本想自己改良土壤、興修水利咋的,你的資本多到能搞黃河改道工程能搞淮河入海工程能修鄭國渠級別的水利工程還是能修淠史杭灌既工程啊搞得起嗎你。
所以說,小塊土地所有制,是不是已經阻礙大順生產力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