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豐言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呂氏春秋言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國富論,是對英國極端重商主義的物極必反。
自然秩序論,是對法國科爾貝爾主義的全則必缺。
同樣的,大順這邊的周禮學復古、霸道復興、鹽鐵論再議,也是對明晚期開始的經濟完全放任的盈則必虧。
這是大背景。
而具體到小環境,那就是廢漕改海,導致了傳說中滄海桑田的變遷,在短短二三十年內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大順的所謂精英階層,怎么可能不把問題,往“物流成本”上想
物流成本,是不是大順繼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是。
那么,物流成本,是不是大順繼續發展、資本主義繼續萌芽成長唯一要解決的問題
不是。
那為什么實學派里,不管是保守派還是激進派,都在盯著這個問題都試圖去解決劉玉說的“窮的去不起、資本不肯去”的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是在廢漕改海后的經濟學啟蒙運動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問題。
沒有學問,是一蹴而就的。
亞當斯密作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鼻祖,不也只是提出了“絕對優勢”,直到谷物法問題后這個問題無法解釋了,才有李嘉圖補充發展出來了“相對優勢”
大順這邊的經濟學啟蒙運動,也是一樣的。
殘缺的。
片面的。
需要補完的。
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在繼續發展、補完之前,大順終究還是要繼續塑造可以發現新問題的經濟基礎、塑造可以產生新的社會意識的社會存在。
自由貿易的思潮,產生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
并且,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貿易,存在關稅保護、重商主義、國內政策性保護等。
所以,可以這么說,自由貿易理論,在大順,壓根不可能自己出現。
除非有一天,大順搞出來貿易逆差了、搞出來關稅保護了、搞出來產業扶植了。
否則,這東西,在大順壓根不可能出現。
反過來,也一樣。
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在1760年,指導了英國經濟的運行嗎
并沒有。
相反,他的學說,雖是顯學,但官方根本不用。
而同樣的。
大順搞得是他媽的自由貿易嗎劉玉整天喊,但他自己也汗顏,其實壓根不是。
但是,自由貿易學說,卻可以迅速在大順傳播,并且被官方所不排斥。
為何
因為,基于國與國貿易搞出來的自由貿易學說,大順官方壓根不覺得有任何害處,自是任其傳播。因為大順是個純粹的貿易順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