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黑人已經開始在南方州吃西瓜、摘棉花,英國還去圈地種棉的話,那絕對是腦子不夠用了。
所以,在大順打贏一戰后,“棉吃人”的慘劇,就不可能在大順內部上演了。
大順也絕對不可能去鼓勵種棉花了小農經濟且小塊土地所有制下,種棉花不簡單。需要極強的組織力,去改良棉種,消滅舊棉種防止退化雜交等等。這就是為什么歷史上北洋時代,一些地方官員感嘆若想改良棉種,非得等大災之后赤地千里屯田推廣才行。
大順不鼓勵。
小農種的那些短絨棉,在前機械時代,已經不堪商用了,因為短絨在技術不足的情況下會導致紗線韌性不足,除非用漿洗法這道麻煩工序否則是不可能做寬幅布的。
是以,一戰勝利,大順內部的棉花種植業,就死了。
這也是印度棉紗能夠引發大順內部手工棉布一波發展的原因。
因為大順在印度還是老馬的那句話,商業資本占據統治優勢的地方,必然會表現出一種劫奪制。
辦的那些事,若在大順內部辦的話,早叫起義軍燒了紫禁城了。
不只是棉花。
歷史上,盛宣懷玩過一次生絲投機,最后崩盤的原因,說到底,就一句話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國產生絲。
這個道理放在這里也是一樣的。
輕工業的各種原材料,憑借海運優勢,先發地區幾乎都能拿到,而且價格都很低。
一方面是運輸成本。
一方面是種植園和規模化生產的模式。
還有就是殖民地之所以叫殖民地,那是因為殖民者不是去為殖民地人民服務的,而是去劫奪的。
原材料是原材料。
茶葉之類的東西是茶葉。
這不一樣。
大順朝廷可以死死守住茶葉不能外流,任何試圖在南洋、錫蘭、印度種茶的,抓著就殺。
但是,對于殖民地種棉花、搓生絲、種大米、種香蕉、種油棕、種黃麻等,相當支持且鼓勵。
拿三的甜菜疙瘩問題,關于本土種植業和殖民地競爭的時候,該站哪邊的問題,在大順不是個問題。
而拿三的甜菜疙瘩問題里對大工業集中在優勢地區的思考,在大順才是個被大順這邊的人思考的問題。
而這實際上又是一個問題甜菜疙瘩周圍,肯定有榨糖廠,以及榨糖業帶動起來的一大堆產業,從而容納了大量的就業。否則,這些人就會被甘蔗糖沖死,失業。
大順這邊,則是用了奇葩的手段,造成了同樣類似的問題對輕工產品征收內地保護稅、對原材料原棉生絲棉紗等免內部通行稅,從而造成了各省原有的手工業中心格局基本沒變,并且萌芽茁壯。
畢竟,劉玉出走后,跟著李欗從龍的那批人,都經歷過漕運問題給大順帶來的一系列后遺癥原本的工商業中心的衰亡、經濟格局的改變,這些后遺癥影響了大順五十多年,才將將治好。
而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格局,又是用類似大運河的手段,人工維系的。
只要取消“國內關稅”這個聽起來可笑的東西,大順的經濟格局會再度發生巨變。
而如反對直接取消的那人所言,這樣的巨變,可不是廢漕運那百萬漕工的規模,這影響的可就大了。
不是說取消不好。
而是說,這玩意兒他不是玩游戲,點一下按鈕就解決;更不是定義一下這是進步,那是阻礙進步,就能念得那些要被歷史車輪碾過的人閉目待死的。
哪怕說拿三,他面對著小農問題、工人問題,還得裝模作樣地寫本小冊子論貧困的消除,提出來腦洞大開胡編數據的墾殖農業容納失業者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