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缺。
布匹、鐵鍋、絲綢、茶葉、糖甚至于,如今連批量制造的銅佛像,在這邊都賣的相當好。
然而蒙古人手里又沒有錢。
搶燧發槍時代了,搶錢的時代過去了。
那就只能換。
商人們倒也不急著要現錢。
春天來的時候,你賒了多少東西,咱們定好了你用多少羊來還;秋天回去的時候,把你欠債抵賬的羊牛馬趕走。
這里面,顯而易見地能看出來問題。
春天的羊,和秋天的羊,是一個羊嗎
或者說,一個小牛犢,和長大后的牛,是一個牛嗎
從生物的角度上講,是。
從商業的角度上講,顯然,不是。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蒙古地區的經濟結構單一且脆弱,所以社會運行和大順這種理論上是小農國度的情況,完全不同。
各個部族的首領,類似于歐洲的封建主。
下面的牧民,倒不如說是農奴或者牧奴。
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向大順皇帝效忠,按照封建分封那一套,各自分好自己的地盤草場等等。
同樣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得向最高領主履行封建義務。
在大順內地,是郡縣制、畝稅。
而在蒙古地區,則基本還是封建義務制。
封建義務這一套,隔壁幕府就搞得有模有樣。大順這邊也差不多各個部族的首領,時不時得入京朝貢,在京居住一段時間。
入京京城居,大不易。你入京,不得講排場、不得花錢
沒錢,那不得借啊
借,自然是和在蒙古地區買賣最大的商會借。
利息,肯定是按照大順律走,絕對合法36,最多三年,連本帶利兩倍即止。若兩倍即止,還不還,則本息合計為新本,再按照36的年息還。
除此之外,各個部族得出丁、徭、役。
比方說,驛站、邊防、巡邏、戍邊,這些義務,是要花錢的。
花錢,沒錢就得借。
借了,就只能借合法的最高利率,低了壓根借不著。
借錢,又沒有金山銀山,拿啥還那不就只能拿牛馬羊等來還嗎
而商會在這里,實際上賺了三份錢。
借的錢,總要花了買東西,所以還是買我的東西。這是一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