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兵,且隨時能去,才能做到維系統治。不然的話,說什么都白扯。再說了,陛下你怎么上來的、怎么依靠海軍切斷經濟中心和京城的聯系,您心里有數吧
二來嘛,廢漕運的地區,以及黃河改道之后遺留的問題,著實有點多。
今兒起義、明兒反叛、后兒無生老母的,這也不太行。
是以說,修一條和京漢并行的、貼近原本運河河道的鐵路,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修鐵路,得花錢。
而這錢,錢袋子們則根本反對出。
理由肯定是五花八門。
經濟賬,和政治賬,肯定不是一回事。
而這里面,又牽扯多了去的利益。
比如說,搞海運的利益你修了鐵路,海運豈不是受影響
但是,基本上,反對的時候,肯定不會說自己利益受損,而是一定要反著說。
當然,反著說也肯定對。
那就是,從廢漕運到現在,一直走海運。漕運已廢,海運興起幾十年了,如今又有火輪船相助,這從京城到金陵的鐵路,就算修通了,那不是毫無經濟利益幾十才能收回成本
若舉債,給息幾何
若不舉債,這是條經濟上算起來肯定相對來說不合算的鐵路。
既是用國庫之銀,那這些錢,修東西向的鐵路不好嗎或者修從西京到開封的鐵路不好嗎
哪怕說,不修鐵路,用來遷民至扶桑,解幾十萬百姓之饑饉不好嗎
這只是海運集團一方面的阻撓,實際上,長江航運、京漢運輸茶葉的、對于朝廷心懷不安的江南資本等等,反對的聲音多了去了。
除了這些出于利益反對的。
李欗上臺的另一大助力,是一群實學派中的激進派,或者叫理性主義派。他們是真準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
這一部分人的力量,還相當不小。
他們覺得,之前往松遼、蒙古、西北地區修鐵路,這都能理解。
為了方便遷民嘛,這是符合他們對未來的設想的。
好,現在這些事辦完了,朝廷財政好容易緩過來了,有錢了,為啥要修這條路
不是說,不該修。
而是說,事有輕重緩急。
現在,修一條穿過河西走廊到西域的鐵路,難道不應該排在修這條路的前面嗎
若是修好了這條路,是不是可以方便遷民
海軍現在又沒廢,而且都頂到好望角了,現在修天津到金陵的鐵路,完全可以往后排一排。
要辦的事,多了去了。
況且說,這條路,完全可以商辦嘛。
朝廷的錢,還是好鋼用在刀刃上。
然而商業那邊立刻就給出反饋商辦,沒人出錢。
這條路,不比往松遼分水嶺修,既可以用土地增值來給錢、又可以擴大貿易,大為有利可圖。
現在海運既興不說,本身西邊就有京漢路了,東邊海運完全在自己掌握之中,沿途也沒聽說有什么不得了的價值。
年息幾何啊
到時候,收費低了,年息給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