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訓練結束,中午又是吃魚為菜,午睡了一會下午又要上課。
百二十名候補軍官們坐在椅子上,嶄新的木桌上擺著書本。
書都是剛刊印出來的,用的也不是舊兵書上的文言,而是徹徹底底的白話。
鐘聲響起之前,亂哄哄的有說有笑。
鐘聲一響,所有人都閉了嘴,下意識地坐直了身體。
輪值的大班長看到劉鈺進來,喊了一聲起立的口令,吳芳瑞的腦子還未反應過來,身體已經下意識地站直了。
喊完了老師好,坐下后不久,講堂的刷了黑漆的木板和劉鈺手里的石膏筆發出一陣陣摩擦,吳芳瑞覺得自己的牙要酸倒了。
很快,黑板上寫出了標題。
騎步炮簡易配合概述
幾個圖形被畫在了黑板上,最開始是三條線。
“對步兵來說,尤其是裝配了燧發槍和刺刀的步兵來說,列陣射擊就是最有效的殺傷方式。”
“三列,這是最為合適的厚度。再多了,后面的在看戲。這樣的厚度,對炮兵來說很無奈。”
“炮兵喜歡密集的敵陣,比如我朝現在的矛陣和火繩槍大陣,一炮下去,連砸帶毀就可以打一串。也不需要太用瞄準。”
說到這,黑板上又多出來一個圖形,原本的三條線變成了一個厚實的矩形。
“三列陣對抗敵人的步兵是有效的,但是對抗騎兵又有些單薄。面對騎兵,一個合格的軍官會選擇把陣型收緊,增厚。”
說完,又畫出來一個“回”字形。
“騎兵可能會在兩翼、側后出現。步兵對抗騎兵的最佳陣型,就是這樣的方陣。然而,這樣的方陣,又是炮兵和步兵所喜愛的。”
“你結成‘回’字陣,我以三線陣逼近,靠近后兩翼向前化為雁形陣……”
石膏筆吱吱地響著,回字形的方陣周圍出現了一個半包圍的V字陣。
“此外,一旦開始結‘回’字陣,或者前列的步兵開始收縮增加厚度,那么各個營隊之間就會出現缺口,而軍官也會被困在本陣之中,難以指揮全局。”
黑板上原本單獨的回或者V,開始增多,代表著指揮官的小圓圈也開始在各個陣型中出現。
三線、厚實矩陣、回字方陣、側翼、割裂、缺口……這些前些日子都已經接觸的概念,逐漸連為一體。
類似的內容和更為深的內容,在之后的半個月內一直講述著。
吳芳瑞聽的極為認真,他知道這些內容就是真正的不傳之秘。
道理還是孫吳兵法上的道理,以眾擊寡、以多打少,但兵法上的內容都太深奧,只是道,而非術。
悟懂了道,自然可以推演出合適的術。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悟道的,也并非人人都是天才。
之前的幾個月,一直在學各種陣型。
一列隊伍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