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平要去英國,劉鈺所能想到的就是紡織業。
現在,技術肯定是不如大順的,但是思路是不是可以借鑒呢?
既是術業有專攻,應該派點專業人士去看看。
“田兄,我是這樣想的。一國之大,無非衣食住行為基礎,然后才有繪畫詩歌軍艦大炮。這軍艦大炮,我覺得沒什么可學的了。反倒是衣食住行這方面要多看看、多學學。”
“所以想到了黃道婆之事。既如此,我倒有個黃道婆計劃。我出些資本,再找一些人只做你的隨從,到了那邊后,投資一些紡織作坊,不圖賺錢,就圖偷師。”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尚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但總能學到一些東西。這也是一樣。”
“再者,西洋呢絨,用的是羊毛。如今朝廷控制了蒙古、西域,若是能在那里開辦一些呢絨作坊,亦能加深對那里的控制。如此,將來若真成事,田兄不也大功一件?”
田平一聽這個,頓時來了精神。劉鈺也知道田平在乎什么,在乎的是功績,他自是拋出了一個功績作為誘惑。
田平來找劉鈺,一則真的是出于朋友之義來告訴劉鈺這個“好消息”,他知道劉鈺對于在西洋駐派使節的事很在意,這算是知情人士透露已經敲定。
于私,也正希望在那里能再立功勛,等到回來后提拔一級,升上一升的。
他又沒有前后眼,自不知道英國才是西洋諸國中潛力最大的那一個,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說不定是朝中對英交涉的第一人,“挾洋自重”、英夷越強,他將來的地位也就水漲船高,至少超越此時看似更重要的瑞典、葡萄牙,絕無問題。
此時真要想干出些功績,就得走邪道歪途,想著劉鈺對西洋諸國所知不少,想聽聽劉鈺的意思。
見劉鈺出了這么一個主意,他有在松江的經驗,知道劉鈺總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出一條道路,之前他在松江“頗有政績”的原因就是因為海關稅、交易稅等等稅源的開辟。
聽劉鈺稱之為“黃道婆計劃”,便笑道:“原來我不是黃道婆,竟是讓我去掩護黃道婆們。”
劉鈺神色鄭重道:“田兄,此時駐外使節,其實都是小偷。西洋諸國的事,本朝也難參與,雖知本朝軍力強盛,可遠在天邊,那也不等同于不存在?倒是衣食住行的諸多技巧,偷到手便是自己的。”
“法國人想投我們的瓷器絲織技術,我們也想著偷西洋人的東西。能偷來,就是本事。要偷的東西多了去了,產毛的羊羔、良馬、技術……這些,西洋人也不傻。若你能偷來,那就是本事。”
“法國那邊,不好動手,以免兩國關系緊張,傷了情分,壞了大事。英國那邊,正好可以偷。暴露了,反正本朝和英圭黎國關系也就一般,沒什么大事;不暴露,你帶回來,那就是功績。朝廷有功歸你,偷來的東西這也能給你換算成錢。”
“搞一個作坊,或者雇請個英國人打理,建個工廠,打個掩護,有些東西偷起來也方便。至于偷什么……我也不知他們有什么,這就看做事的人腦子是否靈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