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那邊的艦長們提出了一個想法,我如今還是不太懂海軍大略,你們聽聽這件事可行嗎?弄險程度如何?”
“若有六七成把握,當可報知樞密院,由陛下和樞密院定奪。”
說罷,就將前線送來的軍情念了一番。
擬以先攻占隱歧島為中轉,騷擾石見、出云,造成可能會在石見登陸的假象。
或假裝要攻打石見銀山。
或加裝自石見國登陸,攻取長州藩。
軍艦齊出,讓倭國調動大阪附近的軍隊前往石見,造成倭國王城空虛。
待調動完成,集結兩千五百陸戰隊、兩個營的陸軍精銳騎兵、兩個營的陸軍部隊,合計五千左右,直撲小濱。
攻下小濱城后,直插倭國王城。
打出“尊卑有序、禮法不可偏廢、還政于倭王”的旗號。若倭王有膽,則可借其名而迫幕府,合約可成;若其無膽,逃亡別處,則占據倭人王城,倭國震動,合約亦可成。
一則耗費少,陸軍主力只要在威海駐扎,不出動的話,和平時養軍的耗費沒什么區別。
二則就算不成,大軍亦可回撤小濱,幕府必要全力保其王城。此時再攻長州,易如反掌。若長州下,下關海峽盡在掌握,海軍溝通南北,倭人必請降。
這個計劃幾乎沒有什么難點,陸戰隊有海軍自己的運輸船。陸軍那點人,也可以靠貿易公司的船,以及一部分海軍的大船運到。
沿途都有跳板,海運距離最遠不過也就是從威海到營口差不多。
在這期間,海軍會派往蝦夷三艘戰艦,充實那邊的軍力。杜鋒那邊會做一場戲,先在海峽附近吸引一下仙臺藩的兵力,然后開始劫船、炮擊石卷港,讓仙臺藩嚇得縮回去,把倭國的東北部攪亂。
在座的這些人里,其實有幾個已經知道了,但此時還是做出一副之前毫不知情的神情。
心道這本就是海軍參謀部內部擬定的計劃之一,如今真要變現,那還有個不支持?
這一仗陸軍也就出兩營騎兵、兩營精銳步兵,陸戰隊有優秀的米尼彈散兵,和僅比京營一些禁軍晚裝備了一段時間的新型銅炮。
倭國的兵制,和鎖國日久承平的百年傳統,都使得這一計劃的可行性極高。
到了這一步,其實也就是走形式了。
參謀們便紛紛說可行。
李欗再三確定了一下,又問了一下有用或是無用的細節,確定沒什么問題,便道:“既如此,各部參謀,立刻連夜以此計劃,擬定一個后勤、補給、各部行動時間的計劃。”
“一旦完成,立刻遞交樞密院,請求許可。”
李欗心道,父皇看到,自然知道這等計劃不是我一個人能寫出來的。但他看到我能從善如流,能夠掌管掌控,當也欣喜。
自己既為總督海軍戎政,海軍越強,自己將來的地位也就越穩固。
心道說不定這一戰后,便可獲封郡王,那也說不定。自己的媽又不是皇后,他也不是嫡子,憑功能封郡王,才算是穩固了地位,而不是熬到年限封個閑散王在去京城蹲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