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吧,就以十年為限。你可派人傳告百姓,天朝仁義之師,乃命爾等十年之后減賦三成,此皆天朝之仁也。”
“只此二條,若不從,此事再也休談!”
大順有句俗話,叫既當又立,李欗現在所說的條件,就是既當又立的風格。
他又不是不食五谷之輩,焉能不知金銀稻米皆取自百姓?
毛利宗廣心道這第一個條件,聽起來也算合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扣押一部分人作為人質,只要將來還能釋放,那就沒什么問題。
但第二個條件,就有些難受。
十年之后,減賦三成。
作為藩主,最怕的就是百姓有了盼頭。
一旦小百姓有了盼頭,就會生出希望。
若是將來希望破滅,還不如一開始就不給一丁點的希望。
關鍵這希望還是大順給的。
大順既想要錢,又想要名。要錢其實簡單,保持現有的賦稅水平不變,贖買的是所有武士,所有武士都要分擔,十年還清大順這邊的要求,武士們是可以忍受的。
但忍受之后,可不能把這種忍受作為常態。若作為常態,武士們定會心生不滿。
要是公布之后,十年后卻不行此政,繼續保留原本的稅收,百姓定會揭竿而起。到時候大順可就有足夠的理由干涉了。
然而如今被逼到這個份上,當真是人如刀俎我為魚肉,毛利宗廣心想戰敗的自己是沒資格談條件的,只好硬著頭皮道:“此事非我毛利氏一家之事,還請許我回去與眾人商議。”
李欗也不怕夜長夢多,更不怕他跑了,大度地一揮手,叫人帶著毛利宗廣離開。
回到山丘,親信家臣都圍了上來,毛利宗廣便將李欗的條件一說,眾武士只當是他竭力談成的,想著各自欠了十多年的債,雖有些肉疼。可總比戰死在這地方,最后一無所有要強。
毛利宗廣知道這時候正是個收眾人之心、叫眾人忠誠的時機,便道:“諸君皆吾之肱骨,萩城之中尚有一些糧米財物,可先償還一部分。諸君十年之內,恐要忍耐,俸祿減半以為償還債務。”
“暫苦諸君十年。”
在眾人一片感恩戴德的表忠心中,按照武士層層分級的制度,將欠條寫好,又商定了留在大順軍中當人質的。
毛利宗廣知道自己是跑不脫的,自己肯定要留下來。這是屈辱,但日后若是大順軍守信,和談之后將其釋放,自己在大順這邊當人質的事,便可成為武士心中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