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過這個,又問道:“蝦夷地的貿易又怎么做呢?現在蝦夷地歸屬中華,鎖國令下,我們是不能前往蝦夷貿易的。蝦夷的俵物海產等,是否仍舊售賣?”
徐濤心道這個我可就回答不了了,宴會上的人都望向劉鈺。
“這個嘛……蝦夷的貨物,當然還是售賣的。但……鎖國依舊,日后在津輕海峽也會有幕府的巡船,天朝是尊重幕府的鎖國令的。三皇尚不同禮、五帝且不同俗,況于天朝與藩屬之間?”
“不過,蝦夷的海產,會在米子進行交易。蝦夷的開發也不會停下,你們的北前船貿易,還是可以繼續的。但是米子以北,恐怕利潤就不大了。你們以往回程的路線怎么走?”
蝦夷會繼續開發的保證,讓這些豪商們都松口了氣。
他們不管蝦夷在誰的手里,只要繼續開發,北上航線的利潤就可以保證。
而且蝦夷那地方,幕府一直沒有投入太大的精力,這幾年松前福山藩搞了一些開發,用包稅制承包出去,欣欣向榮之余,也面臨著蝦夷人的反抗情況,時常會受影響。
如果大順可以保證蝦夷的開發、以武力保證蝦夷的穩定,并且這些貨物可以送到米子售賣,這些人反倒覺得可以省了許多麻煩——就不用從米子再大半個日本那么長的距離去蝦夷了。
見劉鈺詢問路線,豪商們也將自己的路線大致說了一下。
“我們的船不能夠抵抗大的風浪,需要不斷停靠。一般是等到八月份從蝦夷出發,在出羽的酒田逗留,然后去佐渡島。繞海前往石見的江津,到下關,走瀨戶內海去大阪。”
劉鈺笑道:“正好。如此你們只需要維持從江戶到大阪、從大阪到下關、再從下關到米子的航路。我們這邊的商人,會把蝦夷的特產運抵米子的。對了,還有朝鮮國的人參,在釜山交易之后,不再是對馬藩專營交割了,而是一并運往米子。”
想要鯨海繁榮,就跌有一個面向日本、朝鮮、鯨海三邊交匯貿易的港口。這一處地方劉鈺選定了米子,為了吸引足夠的商人,朝鮮的人參也要往這邊售賣,甚至將來的西洋參交易可能也要放在這邊,只是為了貨物足夠多和全,讓這里盡快發展起來。
蝦夷這地方是塊寶地,比海參崴要好開發的多。
既有對馬暖流的溫暖氣候,也因為千島寒流和對馬暖流的交匯,使得這里算是世界前三的大漁場。
日本又不吃肉,多吃魚。商人只要能賺到錢,自然是在引導下,往蝦夷進行投資。
人多了,移民也會越來越方便,種地的也就漸漸多了。
劉鈺是鐵了心要在鯨海圈地的。把沿海周邊地區的人口先塞滿,畢竟不知道火車啥時候才能出現,只要先把地圈起來,日后技術水平上去了,被圈在中心的最好的沼澤黑土平原,也就自然是中國的了。
除了海產,墾殖土地也是必須的,他還是要考慮鯨海周邊種糧的問題。畢竟海參崴周邊的糧價,實在是太低了,將來蝦夷等地的糧價如果也那么低,實在是無法引誘商人花錢投資墾殖。
北美那些殖民地,是靠種煙葉發財的。可北海道這地方,產糧的好地方,若是賣不出錢,那就不好辦了。他倒是想過引種甜菜,但現在甜菜的出糖量太低,而且日本開關之后,若是大順下南洋成功,蔗糖的質量和價格,能把北邊的甜菜糖直接搞到破產。
總歸得有錢可賺,才能促使民間投資。只靠大順朝廷戶政府出錢,中途經經手、克扣下、漂沒下、實在是移不了幾個人。
他當年是去過永寧寺的,真心體驗過北邊邊軍那群府兵的生活狀態……一邊是過了京城往南,十年九荒,哪年都有受災的;一邊是府兵村落的糧食要么喂豬,要么養狗,豬狗吃的可能都比黃淮泛濫區的人吃得好,糧食運不出去,以至于跳著高期待著和羅剎開戰——打仗的話,朝廷會花錢籌糧。
于是問道:“你們這些跑北前船的,做糧食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