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欗自己也有自己的幕僚,雖然現在還沒封王,但愿意投效的幕僚還是很多的,也不乏有本事之輩。
對這件事,幕僚心腹們和李欗商議之后,覺得這件事與其說是天子的信賴,倒不如說是一次考驗。
駐釜山的都督,確實是美差,但也正因為是美差,所以也就少了日后的很多功勞。
其實這個職位,最適合的就是安給米子明。
如此一來,第一顯得天子信任、君臣和睦,將肥差給了劉鈺的心腹;二來也顯得李欗心胸大度,不會對劉鈺舊部有什么不信任的想法;三來也可以慢慢清除劉鈺在海軍中的勢力,給個美差,沒有再立大功的機會,日后慢慢撤換就是。
但這是站在內部勾心斗角的角度上去考慮。
幕僚們分析了一下,覺得如果只是這樣的話,為了李欗能控制海軍,天子完全可以直接詢問李欗,認為誰人是否適合擔任某職。
這樣既可以保證知遇之恩在李欗身上,又能不至于出現什么意外。
可皇帝并沒有這么做,而是直接問李欗,讓李欗舉薦,并沒有提出任何一個人名。
再或者,如果想要徹底清除劉鈺在軍中的影響,還有另一個更穩妥的辦法。
現在只要大建海軍,分管掌軍的,終究還是劉鈺的門生。
不管選誰,都繞不開,除非不想要海軍了,搞一群科舉出身的人來管,那還不如也別投錢了,直接一把火燒了艦隊和船廠,還省維護費。
所以想要清除影響,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拖。
把劉鈺調入京城、將劉鈺的心腹全都扔樞密院參謀部去養老。等到之后的一些軍官生都和劉鈺沒有了關系,而都是如同科舉一樣的天子門生,由天子授劍予職,再入職海軍,那么劉鈺的影響就徹底消散了。
可是朝廷這意思,怕并不是這樣,而是流露出了對水師無用、海軍替代的想法,很是急切。
那就只能有一個可能了。
天子心有雄壯,可是年事漸高,想要趁著還沒有老邁之前,繼續開拓。至于劉鈺的威望和在軍中的勢力、影響,天子自信可以掌握。
既然天子有雄心,那么作為雄心之器的海軍掌器人,就不能是個懦懦只會琢磨勾心斗角的人,而是要表現出一股子為公壯志的態度。
李欗是沒有繼承權的,讓李欗管海軍,應該還是希望李欗銳氣進取,搞平衡之類不該是李欗要考慮的。
這種態度,就要在這一次舉薦上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