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內容除了表達關切之外,就是勸說伊麗莎白早點行動,不可坐以待斃。
萊斯托克伯爵拿起這封信,小心折好,深吸一口氣道:“這封信,將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草。我想,猶豫不決的公主殿下一定會下定最后的決心。”
收好了信件,也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和往常一樣,在大使館里與這些法國同胞一起,喝了半個通宵,讓監視的那些耳目只能記下“一切如常的一次酒會”。
酒會結束后,看似醉醺醺的萊斯托克伯爵便去面見了伊麗莎白公主。
公主今年32歲,正值最后味道的年紀。她是公認的宮廷美人,當然這個美人,是相對近親之間結婚的歐洲宮廷的各種公主而言的,肯定比那一票有著哈布斯堡大下巴的公主們要漂亮。
伊麗莎白公主理所當然地繼承了父母的基因,彼得像是棕熊一樣的健壯體魄、母親能夠單手平舉元帥金杖的壯碩。
在這個斯拉夫土味配上德國化宮廷的審美觀中,不得不說這是一位符合此時俄式審美的美人。
用俄國此時的審美觀來評價,那些細腰的女人,被稱作“像馬蜂一樣,一掰就折”;評價那些身材凹凸有致的女人,則是“病懨懨的,或許生孩子都會難產吧”。
導師是評價過什么叫德系審美觀中的美女的,在法國文化全面入侵俄國之前,德系審美配上哥薩克的粗獷審美,才是此時俄國上層的主流。
總結起來,就是結實的腰部、龍騎兵式的步伐、從脖子到腳跟無可非議的平面、背后看上去就像是套著花布的橡木、足以平舉元帥杖的手臂。
不過,配上32歲的年紀,有趣且豐富的夜生活,確實是很有味道的。
而且這樣的身形,也很符合俄國自稱的“拜占庭繼承者”的身份。
畢竟拜占庭的那位文質彬彬吟詩作對寫出《阿萊克修斯傳》的安娜長公主,號稱搖動起來足以把木棍折斷,自己可以縮到讓丈夫感到“巨大痛苦”以懲罰丈夫的女人。
這樣的美女身邊,當然不會缺了男人,而且肯定有親密且信任的男人。就連萊托斯克伯爵傳遞這封書信的時候,也沒有避開公主身邊的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叫拉祖莫夫斯基,是公主的最愛,兩人甚至秘密舉辦過婚禮。
拉祖莫夫斯基也知道公主和法國大使之間的那點事,男女之間這種事,肯定會有嫉妒心的,不過他還是能夠很好地壓制自己的嫉妒,一切為了老婆,大概,這就是……愛……
畢竟拉祖莫夫知道自己的出身,就是個哥薩克牧羊人,只是因為嗓子好被人當做“倡優”,才擠進了貴族圈子。
自己的那點背景,對老婆的政變毫無幫助,而法國大使,或者禁衛軍軍官,卻可以為政變提供足夠的力量。他倒是想替老婆去交際,但是相對于他,那些人更喜歡他老婆。
在簡短的情況說明后,伊麗莎白看起來有些錯愕,隱藏了自己內心的驚喜,看過信件之后,轉為了擔憂。
信上,是多年不曾見的熟悉筆跡。而信的內容,在最后介紹了一個中國的成語。
釜底抽薪。
信的前半部分,是說主動政變的重要性,否則很可能就會被關進修道院,與老鼠陪伴一生。
信的后半部分,則講了一個似乎搭邊的名為“釜底抽薪”的故事。
聽起來只是個奇特的異域寓言,但心里裝著事的伊麗莎白,頓時明白過來。
瑞俄開戰,如果……如果宮廷里的人,用非常正當的理由,把她聯絡了十余年的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軍團,調到芬蘭去打仗呢?
很有可能!
若是這樣,似乎還要拉上瑞典的駐俄大使一起做,靠瑞典大使的外交扯淡,盡可能穩住局面,不要讓宮廷里生出把精銳的錦衣衛拉去芬蘭打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