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對于大順要修要塞的需求,萬丹使節還是詢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修這座要塞,萬丹需要出多少勞役?
荷蘭統治的時代,萬丹作為距離巴達維亞這么近的小國,是要履行很多附庸國義務的。
修筑要塞,他們是要出人的。
出人,就容易出事。
貴族們是不怎么反對殖民者的,除非實在是做的太過分。
出人服勞役,貴族們的奴隸,肯定是不出的,一般都是征調村社的農民,以履行封建義務的形式來出勞役。
荷蘭人又不給錢,修要塞又是苦力活,經常死人。而修要塞,又將原本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這就很容易出事。
按說這時候大順剛來,不應該立刻就征調民夫修筑要塞,至少也得等穩定下來之后。
但劉鈺卻反其道而行之。
在萬丹使節問及需要提供多少勞役的時候,劉鈺便說兩千。
萬丹使節只說這件事要回稟蘇丹,劉鈺也不急,說等打完馬六甲再說。
這事說完,牛二有些不太理解。
“鯨侯,若去萬丹調查巡視,有的是理由。在巽他海峽要要塞,也確實有用。但也不應急在一時。既是存了要滅萬丹的心思,這時候征調百姓服苦役,豈不是叫百姓怨恨?”
“本來就要殺蘇丹、教士、貴族。若是也讓百姓怨恨了,那在萬丹如何站得住腳?”
劉鈺笑道:“這叫千金市骨之計。到時候征召百姓來服苦役,我多出一些錢,管夠吃喝,每個月再給三四兩銀子,又發些白糖、棉布之類。”
“一來,叫萬丹百姓知我等與那荷蘭人大為不同。真仁義之師、王者之德。”
“征召的百姓各從四面來,不同村社皆有。待他們回去,如何不歌頌天朝之仁德?”
“二來,如此多的金銀,直接發到那些百姓手里。卻不知那些王公貴族,會不會讓這些百姓把金銀上繳呢?”
“哪里的百姓都一樣。他們可以忍受一直沒有,但卻決不能忍受給了之后再被人奪走。”
“以我觀之,這些土著王公能為了錢財,去偷、搶小孩養豬似的養大當奴隸。你說這些人會不會把那些錢奪走?”
牛二眼前一亮,贊道:“妙啊!本來我等取代了荷蘭,這里的人便覺得如同趙家代了孫家差不多,也根本對天朝無甚概念。”
“前者正有機會宣揚天朝仁德;后者只需找一些歸義軍中當初的萬丹逃奴,混跡百姓之內,多談一些起事反抗之言語。”
“即便他們不沒收金銀,等著我們把蘇丹、教士一殺,有此基礎,百姓也會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