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的使節并不知道,在一片融洽氛圍的宴會中,他們被滅國的命運已經被定下。
他們也是真沒想到,大順比荷蘭人還狠。荷蘭最多也就是要點貢賦、要求出人服勞役、壟斷香料、壟斷賣鹽。大順竟是直接準備滅國絕嗣。
包括萬丹使節在內的各個酋邦使節已經知道他們要去馬六甲參觀大順攻城的計劃,也明白這是大順在向他們展示武力。
但在真正成行之前,劉鈺還是對這些使節們說了一些讓他們深思的話。
看著這些各國使節,劉鈺覺得有必要讓他們對將來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社會意識總是落后于社會存在的,這些小國和西洋人以及大順的力量對比,已然到了無法反抗的地步。
但從這幾年此起彼伏的起義、暴動、戰爭來看,這些小國還沒有認清現實。
對此,劉鈺借著圍攻馬六甲這件事,提前敲打了一下他們。
“自從二百年前,西洋人來到南洋,圍繞著馬六甲,爆發了不知道多少次戰斗。”
“最一開始,爪哇人當年和蒙古人打過仗,會用火器。一些蘇丹國也從奧斯曼土耳其那請過雇傭兵。最最開始的時候,你們這些邦國還能直接與葡萄牙開戰,憑借自己的力量就足以,雖說負多勝少,但不說五五開,至少也不是全無希望。”
“但從前朝崇禎十三年開始,很多戰爭,你們便不可能自己獨自對抗西洋人了。只能與荷蘭人合作打葡萄牙人、與英國人合作打荷蘭人。荷蘭人、英國人也樂于借助你們的力量,因為那時候你們還算是稍微能打,雖然不如一開始可以獨自與葡萄牙開戰的時候,但荷蘭人十分的氣力,你們也能使出四分的氣力。”
“然而,現在來看,其實你們連合作的價值也沒有了。若是荷蘭人有十分的力氣,你們最多半分的氣力,不能再多了。”
“可你們中的很多人,還在做著靠自己的力量驅趕西洋人的美夢;或者覺得即便自己不能獨自打贏,稍微借一點力量就能趕走他們。我想說,現在看來,這是很不現實的。”
“崇禎十三年之后,你們就已無力獨自對抗西洋人了,但還有與西洋人合作的武力;然而從三十年前開始,戰術變革、刺刀燧發槍這些東西出現后,你們已經完全不能對抗了。”
“但我估計,你們很多人還是沒想明白、不能理解這三十年發生的變化。如此,正好借著這一次馬六甲之戰,叫你們知道一下。也好回去告知你們的國王蘇丹,使之明白日后該如何做。”
“這些我還是希望你們想清楚的,免得日后麻煩。”
這些話并不難翻譯,南洋的華人又多,很多蘇丹也仰仗華人包稅包礦。
只是按照正常的翻譯水準翻譯了一下,便說的過于直白。
使節們聞言,一個個面面相覷,自是聽懂了里面的意思。
無非是說,以崇禎十三年、以及三十年前作為兩個分水嶺。
崇禎十三年之前,很多蘇丹國究極全國兵力是能打一打西洋人的;之后憑借“以夷制夷、驅虎吞狼”,倒也能打一打;再之后,就是神仙打架、凡人只能看熱鬧了。
現如今是在第二道分水嶺之后,大順又打贏了荷蘭人,那這番話的言外之意,當然是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
若是大順和西洋人,在南洋殺了個難解難分,五五開。你們可以嘗試著背后捅刀子,插一刀,說不定大順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