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觀戰的小國使節看著那些被抬走的荷蘭死尸,一個個面有懼色。劉鈺說的沒錯,當實力差距過大的時候,劉鈺那些話就真的不是羞辱,而只是陳述事實了。
這樣的正德年間的堡壘,若由他們來攻,無論如何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戰果。他們當然也不可能想象到,沃邦元帥當年攻打荷蘭棱堡體系的時候,靠著土工作業和歐洲第一支略微成體系的炮兵,經常會打出這樣的交換比。
如今大順的攻城法,師承法國;炮兵體系更是超越的法國。攻打這樣落后時代二百年的堡壘和防御戰術,這樣的交換比實在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
“天朝天兵,威武不可戰勝,實在是我等小國之福!”
有人帶頭贊了一句,后續的贊聲便不絕于耳。
這里面和中國關系“最近”的,算是蘇祿國。其國的使節更是直接大談和天朝的歷史淵源。
“天使恕罪,我們這些小國,數百年前就服于天朝。然而船從西來的時候,天朝卻未派遣海軍來南洋,以至于各國淪為西洋諸國所控制。”
“前朝永樂年間,本國王室便前往天朝稱貢。因病歿于山東德州,得天朝賜謚‘恭定’。長子歸國理政、次子依天朝之俗,守德州之墓。如今已有三百年矣。”
“自永樂之后,西洋人入南洋,蘇祿國小,數次求援。奈何正值神州大亂之際,消息斷絕,我等日思夜盼,如今終于盼到天朝王者歸來,此實我等小國之福音……”
這蘇祿國的使節顯然是做足了功課,但劉鈺對這一套說辭也就是面上笑呵呵,心里覺得純粹扯淡。
這蘇祿國,在西洋人入侵西洋之后,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蘇祿更是號稱“東南亞的阿爾及爾”。
阿爾及爾,此時有兩個東西最出名。
奴隸。
巴巴里海盜。
蘇祿這個東南亞非中南半島地區和中國最近的國家,得一個“東南亞的阿爾及爾”的名頭,可不是浪得虛名。
事實上,在大順下南洋之前,蘇祿國就曾派使者前往京城,試圖朝貢。而且那表文寫的,沒有深厚的文化底子,那是真的寫不出來。
貢文曰:臣避居荒服、遠隔神京,幸際昌期,末由趨覲。
彌來天無烈風淫雨,海不揚波,知中國必有圣人……伊國遠祖東王于前明永樂十五年,率眷來朝,受封歸國,歸途病故,敕葬于山東德州地方……
借此,還趁機希望將蘇祿國戶籍、人口,并入中國地方,以求中國做保護國。
但是吧,這事兒刨除去萬國來朝的優越感去看,實際上是因為蘇祿國這個“東南亞的阿爾及爾”,整天劫船,使得往來貿易的各國對此深惡痛絕。
蘇祿也希望掛靠一個大腿,若得天朝朝貢國之地位,若如朝鮮,便可對那些試圖圍剿海盜的人產生威懾。
蘇祿是相當懂天朝的朝貢制度的。
就現在這蘇祿國使節說什么“我等日思夜盼,如今終于盼到天朝王者歸來”之類的話,劉鈺要是信半句,那就真的是腦子和那群幻想著“萬國來朝”的禮政府大臣沒啥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