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商業發達之后,商人自然而然爾虞我詐、自私自利。
金融業發達之后,自然輕蔑勞動,坐在家里玩股票投機期貨放貸就能賺錢,為什么會尊重勞動?
所以到底是荷蘭自己的發展導致的社會風氣轉變?
還是社會風氣轉變導致了荷蘭的衰落?
這個問題,共和派內的一些人在沒有找對路之前,歸結于法國的文化入侵,導致了荷蘭人民的精神萎靡,才導致了荷蘭的衰敗。
在分析出問題的“根源”之后,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理所當然了——德化,復古道德,隔絕法夷之影響,復歸古之大義,只要道德復古了,荷蘭自然就不衰落了。
這當然純粹就是扯淡。
然而這個說法不理性、又悼懷曾經闊過的日子、不用腦子去思考、主要靠喊口號和挑唆情緒,所以傳播范圍非常廣,很多人堅信就是這么回事。
眾所周知,理性的、需要腦子去思考的思想,往往并不容易傳播。
而這,也就引申出了攝政派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共和派,或者說支持共和派的底層,他們相信是法國人打來的壞風氣,破壞了荷蘭的道德,所以荷蘭才會衰落。
因而,荷蘭是不可以和法國結盟的,更不可以和法國站在一起。
中立,可以接受。
反對奧蘭治派,大家都認可。
盟法,不行。
這種情況下,奧蘭治派要是被英國支持,不愿意輕易放棄手里的權力怎么辦?
奧蘭治派可以拉英國人來打仗,攝政派不能拉法國人來打仗。
這是一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就是攝政派奪權之后,荷蘭日后的路該怎么走?
原本安東尼覺得荷蘭要完,躺平等死。
但現在,大順的合作,讓他又看到了一條出路。
共和派內部,或者更細化的攝政派內部,真正的政治精英們,從始至終都在追求一件事:集權。
或許,和大順合作,荷蘭真的還有出路。
但這條路要走下去,就必須要集權,要改變七省,甚至各個市各自為政的情況。最起碼,把稅制改了,該軍艦造起來,把各省如同獨立王國一樣的權力收一部分。
這一點,從威廉三世死后的各路大議長,都這樣認為,也都試圖改變。
只不過,四十多年,許多強人出任大議長,但都沒改成。
安東尼的導師,前任大議長,27年的時候召開過一次聯省議會。
開會的目的,是加強尼德蘭的中央集權;但會開到一半,變成了其余六省對荷蘭省放炮,認為荷蘭省的權力太大了,要分權壓制荷蘭省……
而這,也是安東尼一派與共和派其余派別的巨大爭端。
包括所謂的“復古道德”,本質上還是為了分權。
因為荷蘭和大順的歷史不一樣,荷蘭的復古、道德,指的是各省各自為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平等,相對于當時歐洲君主制的最自由。
換句話說,是法國禮儀中暗含的君主制、等級制、中央集權思想,腐蝕了荷蘭黃金時代的各自為政的絕對自由的思想,這才導致了荷蘭的衰落。
故而,反推出來,加強聯省的集權,只能讓荷蘭更加衰落。
而絕對的自由,各市各自為政,團體自治,聯省議會啥也不管,才能讓荷蘭重回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