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完之后,徐亨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刻舟求劍”這個典故,覺得劉鈺終究還是在說,不要學荷蘭人的政策。
荷蘭人的政策只適合荷蘭,卻根本不適合大順。
這里面舉的,是丁香和胡椒的價格問題,以及圍繞著這個定價的根本原因——小國的悲哀。
要么,就不搞壟斷。
要么,搞壟斷就不要想著既要壟斷、又擔心別人的競爭。
小冊子里,用了一句話來形容荷蘭東印度公司: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小姐心,丫鬟身。
比如丁香,又是屠殺、又是砍樹、又是建堡壘,為的就是壟斷。
真的拿到壟斷權之后,十七人委員會又慫了。
擔心最低十幾倍的利潤,會讓英國看著眼紅,所以好容易壟斷完了,又慫的主動降價。
為什么主動降價?
因為利潤太高,怕太招人嫉妒、太叫人眼紅,以至引誘英國人搶奪,導致軍事開支增加,降低利潤……
那早干什么呢?在花大價錢壟斷、屠殺、砍樹之前,就沒想過這個事嗎?
還有胡椒。
胡椒公司是靠打價格戰,打贏的。
按說打價格戰打贏了,拿到了壟斷權之后,就該減少出貨量,從而提升胡椒價格了吧?
結果又是擔心英國這邊眼紅,嚇得明明已經靠過量傾銷打贏了英國和葡萄牙商人,結果十七人紳士團自己慫了——理論就是只要我自殺,那么別人就無法殺死我——然后繼續維系胡椒的低價和過量銷售。
所以折騰了一圈,意義是什么呢?
想要壟斷的高額利潤,所以投資巨大去搞競爭、屠殺、砍樹。
真壟斷之后,又不敢承擔壟斷之后被人看著眼紅的反擊,自己主動降價。
當然,壟斷和降價,都是個漫長的過程。
這里面的考慮,其實反映了荷蘭國力的衰落,不只是絕對衰落,還有相對衰落:烏龜先跑兩步,兔子在后面追,烏龜覺得和之前的自己對比,其實跑的也不算慢了,但相對于那些兔子,就越差越遠了。
這里面當然沒提大順,一句話都沒提。
但徐亨看完之后,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是天朝拿到了壟斷權,需要擔心他國的武裝入侵南洋而選擇降價嗎?
或者,是降價還是漲價,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嗎?
至少,在南洋,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