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三天的假期,方清都沒收到元杉的信息。
吃過午飯,方清坐在書桌前,看著習題,只剩發呆。
方清托著下巴:怎么覺得心里空落落的呢?
拿起手機,方清隨意的翻著。
方清并不是那種分分鐘都在發圈的人,也不是隨時都會關注朋友圈動態的人。
方清的手指不經意的停在了元杉的頭像上。
元杉的頭像很簡單,戈壁灘上的一棵樹。
藍藍的天空,更襯托出戈壁灘的黃。四周空蕩蕩,很突兀的一棵樹就矗立在圖片的中央。這棵樹也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樹齡,盤根錯節。樹枝像在跳舞的老人,伸展著胳膊。
方清不知道元杉為什么會選這樣的圖片做頭像,圖片看起來老氣橫秋的,但是看著看著,又能看出一種堅韌的性格來。
元杉的微信昵稱就是元杉,不認識的人大概會以為這不是真名。
其實,世間紛雜,假亦真時真亦假。
點開元杉的資料,元杉并沒有設置微信號,還是隨機的那一堆數字和字母的排列。
下面的朋友圈,最新一條,就是方清那天剪完短發,元杉照搬過來的那條。
方清想到了那天元杉給她拍照的情景,還想到了元杉給她別頭發的場景。
方清點了發消息三個字,進入了與元杉的聊天界面。
在輸入欄輸入“在干嗎?”,打出這三個字,便覺得有些生硬,于是刪除了。
又輸入“在嗎?”,還是覺得不妥。萬一元杉要是回一個“在,有什么事?”,她真的沒有事,連個繼續聊天的借口都想不出來,會很尷尬的!刪除!
繼續輸入“你回來了嗎?”,絕得語氣有些曖昧,像是詢問男朋友一樣,也不太適合她,繼續刪除。
想了半天,最后輸入“你晚上去上晚自習嗎?”,發送了出去。
方清只知道元杉去了爺爺家,其它一概不知。問多了,會招人煩。問少了,會讓別人覺得是假惺惺的關心。
方清只是頓了一下,元杉就回復了語音,“我剛到家!”
方清聽出元杉說話的語氣有一點兒喘,還有一點兒著急。
緊接著又是一條元杉的語音:你幾點能吃完飯出來?
方清:我姑姑去旅游了。
元杉:好,我知道了。五點,我在你家樓下等你。
方清:我五點才吃飯!
元杉:你一個人,我一個人,咱倆可以一起搭伴兒吃飯!
方清:不用了,冰箱里有速凍餃子,我煮一下就能吃了。
元杉:真巧,我也準備吃餃子,家里阿姨包的,各種餡兒,總有一種你會喜歡,你要不要來嘗嘗?
元杉將信息發出去后,還順便拍了一張餃子的照片。皮薄大餡兒,一個個像元寶一樣。
方清看了照片,忍不住就咽了口水,想到在冰箱里躺尸的速凍水餃,跟人家現包的就沒法比!
方清:不要用吃的引誘我,我是有節操的!
元杉:要我過去接你?
方清:好吧,你贏了!我被美食拐帶了!
元杉:我等你!
元杉是爺爺的司機給送回來的,在回來的路上,他一直在看手機,三天沒聯系他的小仙女了,不知道小仙女心里怎么想的。
元杉需要找一個話題,才能跟方清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