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入宮之后便被分配到瓊華園任職。一開始瓊華園并無人居住,雖然荒蕪些,但不過勝在太平,只是逢年過節時,欽圣太后或孝章皇后偶爾會留宿青睞的宗室或承恩公府的女眷,她們便會瓊華園小住一些日子。記得從那時起,每年中秋圓月之時,瓊華園中就會傳來女子的哭泣聲。”
“奴婢當時還只是一個入宮不久的小宮女,乍聞此事,立刻就嚇得稟告了當時的管事姑姑。當時除了奴婢,還有許多宮人都聽到了,瞞是瞞不住的,奴婢記得當時住在瓊華園的正是承恩公女眷,也就是孝章皇后的母親。”
秦頌恩聽到這里還沒有什么反應,但卻感覺身旁的宋押班臉色卻變得極為凝重,原本一臉喜怒莫辨的神色,此刻連秦頌恩都能感覺到他全身突然繃緊。
但可能是宋押班與秦頌恩二人皆立在背光處的緣故,殷姑姑還沒有察覺到宋押班神色的變化,依舊往下說道:“承恩公太夫人是信佛之人,聽聞此事后卻只念了一聲‘阿彌陀佛,此乃女鬼作祟’,承恩公夫人曉得了卻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之后更是不許我們再提此事。”
深宮之中出了這樣的事本就是禁忌,又有上位者發話,大家就齊齊當了鋸嘴的葫蘆。
彼時,孝章皇后正當寵,乃是無可爭議的后宮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因此說句大不敬的話,承恩公夫人的話比圣旨還管用。
但比起識大體的承恩公夫人,顯然還是認定是女鬼作祟的承恩公太夫人在宮中下人中更有市場,好在那“女鬼”不過是逢年過節時哭上一哭,并不作惡,又有承恩公夫人的命令,大家便逐漸習以為常了。
殷姑姑道:“最初,那女鬼哭聲只有中秋月圓時才會響起,我們一開始還以為是哪個小宮人想家,所以宮里的掌事嬤嬤們也曾派人尋找過,卻都是一無所獲,連個人影都沒有發現;后來承恩公太夫人說是女鬼作祟,可不就是嘛!鄉君和押班不知,當年那哭聲剛興起的幾年里,瓊華園里可是連一只螞蟻都被抓起來搜查過,所有宮人出入都必須三人以上互相結伴,當年的姑姑更是安排了互相有罅隙的結成隊伍,一起行動,絕無出現漏網之魚。可一到中秋節,那哭聲還是雷打不動的傳來,可不正如老承恩公太夫人所言是女鬼作祟嗎?”
“后來,大家見那女鬼也只有中秋節出來哭幾聲,再沒有別的本事。這個宮里的女人哪個不是有點心事,可是礙于宮規又不能哭出聲來,大家幾個姐妹更是借著女鬼哭泣在節日里抒發點平時不敢說也不敢想的情緒,一時便漸漸對那女鬼習以為常,甚至有些同情了。”
“再過了幾年,那女鬼的哭聲便變得更加頻繁,原先不過是中秋節哭泣一番,后來連四時八節都有哭泣聲傳來,但大家都對此習慣了,只當作不知情。一直到近日,遴選和親的女子被送進來安排居住在瓊華園里,我們一開始也以為要瞞不住了。可是那么多姑娘初入宮中,特別是開始的那段日子,在園子里啼哭的女孩太多了,那哭聲掩在其中根本沒有什么人注意,我們這些瓊華園的宮人們也漸漸放下心來。”
“后來兩位小姐出事,我和顧內侍就曉得這事恐怕瞞不下來了;只是到底心懷僥幸,覺得這個女鬼已經哭了十幾年了,實在和那殺人案毫無關系,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就沒有主動稟告上官,才惹下這等誤會。”殷姑姑說開了,似乎是連膽子也大了些,她望著宋押班道:“大人若是不信,不妨再尋幾個當年在瓊華園當差過的宮人。奴婢句句屬實,若有半句虛言,便叫奴婢全家不得好死!”
據慎刑司的宮人稟報,這位殷姑姑極為看重自己在宮外的家人,如今連她全家都拉上了也要立證自己清白,難道所言都是真的?
秦頌恩聽完卻覺得此事處處透著蹊蹺。
本來不過是查一宗殺人案,可如今竟然牽扯到了孝章皇后的娘家,那可是如今圣上的外祖家。
承恩公太夫人是孝章皇后的奶奶,承恩公夫人的正經婆婆。太夫人說是女鬼作祟,承恩公夫人便立馬當眾給駁了。這駁了原也應該,孝章皇后身為天下女子表率,又是宮中盛寵第一人,原本在朝廷上就打眼,承恩公夫人為了女兒自然要立身端正,捧著儒家那一套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隨后又禁止此處宮人們上報,未免有些欲蓋彌彰。
但她從前只不過是一個鄉野獵戶,到底對宮中朝廷見聞不深,如今那一點前朝逸事也是聽吳玉琢她們給她閑話八卦的,并不曉得這承恩公府和孝章皇后是忠是奸,只聽了一耳朵先帝和孝章皇后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所以便拿了眼睛去瞧宋押班,看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