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承恩公是孝章皇后的幼弟。
孝章皇后是白家長女,她出生后五年之后母親才生了這個弟弟白無瑕。都說長姐如母,孝章皇后入宮前雖不至于真做母親般教養,可他也得長姐親手照料管教數年,兩人相依相伴,一直到孝章皇后及笄后遴選入宮。
孝章皇后并非出身高門,他們的父親初滄州主簿,孝章皇后入宮后就在憲圣太后宮中做了侍女,之后又與當時還只是皇子的先帝相識,先帝繼位登基之后,即立白氏為后,盛寵無雙。
因為孝章皇后與先帝恩愛,先帝便格外厚待外戚,除了封白氏之父為承恩公后,對白家也常常恩遇逾制,之后又欲為小舅子白無瑕加授了金紫光祿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孝章皇后知道后,便極力勸阻,先帝不允,她便招自己的母親承恩公夫人入宮,最終勸服家人將先帝所賜恩典盡數捐獻,又讓幼弟主動推辭加官進爵,遠離朝堂,一直到孝章皇后因病去世,臨終前還留下遺言“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
先帝此后更是悲痛欲絕,不立繼后,不納妃嬪,親自教養孝章皇后留下的一對兒女。
也正因為孝章皇后諸如此類的種種言行,讓她賢名遠揚,甚至先帝在后宮中獨寵她一人,外界也從來不敢以媚主惑上之類的原因加以指摘。
而在孝章皇后去世之后,承恩公府非但沒有失寵,反而更進一步。先帝每逢思念孝章皇后,便加恩于承恩公府,而皇后去世之后再無人阻攔,于是在朝中顯赫一時,教許多肱骨大臣敢怒不敢言。
及至先帝駕崩,太子登基,承恩公上一代中與宮中關系親密之人也都逐漸去世,到了這一代繼承爵位的承恩公雖然也是皇親國戚,貴為幼帝的嫡親舅舅,但比起親自撫養過幼帝與長公主上一代承恩公夫人,在情分上到底差了許多。
白無瑕身為男子,自然不能像之前的上一代承恩公夫人一樣經常出入宮中。長公主身處深宮之中也只聽說過有這樣一個舅舅,更是從未見過面;至于幼帝如今還未親政,對于這個一年也就見過一兩面的舅舅,懵懵懂懂也談不上什么感情了。
白無瑕的妻子,這一代的承恩公夫人是前吏部尚書之女。二人結親時,承恩公府正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圣寵正濃;前吏部尚書當年新官上任,根基不穩,也正是靠著這層姻親坐穩了這個位置,但如今他的這位清貴的岳父早已告老還鄉,從前白無瑕自滿于取了一位名門貴女,可如今缺點也顯現出來。
他的妻子畢竟與宮中沒有什么聯系,又自矜倨傲,做不出巧言諂媚的言行,進了宮中對上長公主也不過是干巴巴的請安問好,有時對于長公主一些出格的舉動看不過去還會直言不諱地加以勸住。
長樂長公主從小由先帝教養,作為宮中唯一的小公主,先帝和承恩公夫人皆憐她年幼失怙,就差將星星月亮摘下來送到她手中,還恐星星扎手,月亮太涼,傷了小公主;先帝駕崩前,圣人對著公主也只有千依百順,更遑論還是小奶娃的太子對于長姐也是百般依賴,幾乎都能稱得上言聽計從了。
與從小拿著規矩教出來的吏部尚書之女相比,長樂長公主也可以說是大鄴貴女中的異類了,畢竟從小由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在歷朝歷代中都是屈指可數,于是長樂長公主與這個處處講究規矩體統的舅母互相看不順眼也毫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