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義聽到了兒子話,心疼的道:“大郎你等著,為父這就去買了羊肉饅頭來。”
在他看來,最好吃的食物就是羊肉,而羊肉饅頭最方便,一口下去全是油。
等他帶著幾個羊肉饅頭回來時,蘇晏已經干完了活,滿頭大汗在和苦力們說話。
“……孩子一定要讀書,不讀書,以后出現的那些東西你都弄不懂。”
“比如說書院里在琢磨的那些東西,以后碼頭上有了那些東西,干活就輕松了,可干活輕松了,人就多了,有的人就會沒活干?怎么辦?他們什么都不懂,能去做什么?只能還去做苦力。所以要讀書。”
沈安在書院里一再強調教育是大宋未來發展的根基,這個根基不牢,再強大的大宋也會變成過眼煙云。
耳聞目睹多了之后,蘇晏對此多了許多見解。
有人說道:“可讀不起呢。現在那些教書的地方要錢要得多,咱們的孩子讀不起呢!”
“能養活孩子就算是不錯了,讀書太難了,不如讓孩子在家里幫著干活。”
這種想法千年后依舊存在。
“以后會有的。”
蘇晏想起了沈安的話。
——以后的大宋每個地方都該有學堂,每個孩子都爭取能讓他們識文斷字……學會謀生的技能。
是的,什么高大上的目標沈安壓根就沒想過,他只想讓更多的孩子識文斷字。
只要能識文斷字,在隨后的歲月里,他們就能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以后會有許多先生,而且讀書會很便宜……”
沈安說以后那些孩子讀書應當不要錢,哪怕蘇晏再崇拜他,依舊覺得不可能。
“可去讀書家里就少人干活了呢。”
這些苦力依舊在想著讓自己的孩子重復自己的一生,簡單,但穩靠。
“可讀書出來之后,孩子就能去干別的,那些活計更輕松,掙錢更多。”
蘇晏說道:“你們看看某,某當年也是在碼頭扛活的,后來某在書院刻苦讀書,那時候多少人嘲笑某?說某是異想天開,可如今呢?”
蘇義抱著官服,熱淚盈眶。
如今他從杭州歸來,能面見官家,能和宰輔們侃侃而談……
當年誰想到這些了?
眾人都生出了些憧憬,有人說道:“某那巷子里就有個等著考試的讀書人,看著窮啊!回頭某每月給他些錢,看他能否教教某的孩子……”
“好,這樣最好。”
蘇晏笑了起來,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開端。
“大郎,快趁熱吃了饅頭。”
蘇義見兒子說話間從容不迫,那些苦力,甚至船主和船工都在聚精會神的聽著,心中的自豪之情就別提了。
“爹,您也吃。”
“哎!”
蘇義單手接過饅頭,另一只手依舊小心翼翼的抱著兒子的官服。
某的兒子沒忘本,真好啊!
“大郎,這李家的饅頭可還好吃?”
“嗯,好吃。一嘴下去全是油,真香。”
父子兩人邊走邊吃,緩緩離了碼頭。
稍后杭州市舶司通判蘇晏剛回京城就去了碼頭扛活的消息就傳了出去,一城皆驚。
沈安微笑,很是滿意。
趙曙點頭,對陳忠珩說道:“做人莫要忘本。我見過許多官員,本是窮困出身,可一朝為官就忘記了本分,站得高高的,隔得遠遠的,看著百姓一臉的嫌棄。這樣的官員啊,他就不能重用。蘇晏這樣的好,朕就喜歡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