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曙點頭。
沈安繼續說道,“恕臣直言,梁氏如今對西夏的統御并未根深蒂固,此刻大張旗鼓,能讓西夏內部先團結,然后分裂。”
“說說。”趙曙想聽聽沈安對西夏攻伐的見解。
“陛下,梁氏是漢女,西夏權貴不會服氣她,若是大宋開戰,西夏內部會暫時結束矛盾,并肩作戰。可當大宋節節勝利時,西夏內部必然會分裂,到了那時,自然會有人對梁氏下手。”
“若是偷偷摸摸的去進攻,能否瞞過西夏人難說,可能瞞過遼人?”
君臣搖頭,隨著大宋對遼國不斷取得勝利,遼國往大宋跑的密諜越來越多了。
“遼國得了消息,定然會傳給西夏人,讓咱們和西夏人大打出手,他們就在邊上喊666.”
“什么666?”趙曙不解。
沈安尷尬的道:“沒什么。陛下,梁氏地位不穩,此刻對西夏下手,正當其時。而且西夏人若是把兵力都部署在前方,那對于大宋可是壞事?”
眾人搖頭。
歷史上梁氏帶著西夏打成了平頭哥,可現在大宋崛起,沒地方給她施展平頭哥的本事啊!
所以西夏內部的矛盾依舊存在。
至于西夏人提前部署兵力,相當于一開始就是決戰,大宋最喜歡出現這種局面。而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西夏人收縮兵力,堅壁清野。
“上兵伐謀。”趙曙贊道:“看來你近日倒是讀了些兵書。”
呃!
沈安什么都看,就是不看兵書,但他依舊厚著臉皮說道:“臣最近刻苦琢磨兵法,古今的兵法都看了個遍,有些所得了。”
包拯看了他一眼,覺著以沈安的尿性去讀兵書的可能性不大。
沈安走到地圖前,指著陜西路那邊說道:“陛下,綏州、環慶、原州……大宋可屯兵于這些地方,三個地方可同時出兵,咱們別想著能一戰滅了西夏,那樣反而會激發西夏的兇性,臣以為一條線排開,一步步的打進去,打下一地就徹底收復一地,穩扎穩打……當然,若是有奇襲的機會也不可放過。而最終的目標就是打進興慶府,活捉梁氏那個娘們!”
趙曙自動忽略了娘們這個詞,問道:“為何不一鼓作氣?”
這個……
歷史上大宋五路伐夏,就是打亂套了。種諤最先沒忍住,率先發動,驚動了西夏人。隨后決戰開始,幾路一起推進,結果快慢不一,而且最關鍵的是沒人來協調,最終導致大敗。
所以沈安覺得一旦開戰,別弄什么幾路合圍,那弄不好得把自己丟敵人的包圍圈里去了。
這個年代沒有電話,沒有電報,你咋有本事判斷友軍的位置?
高遵裕為何被詬病,就是大伙兒都在沖鋒陷陣,這廝還在后面磨磨蹭蹭的。
沈安認真的道:“陛下,幾路發起進攻,如何能確保友軍跟上?若是友軍拖拉,那就變成了孤軍深入,左右敵軍隨時能側擊我軍,到了那時,不敗何為?”
他指著地圖說道:“就說保安軍這里吧,我軍一路從此處出發,目標攻打洪州和宥州,一旦攻打下來,左翼的環慶路大軍未至,右翼的綏州路大軍未至,則敵軍左翼從鹽州攻來,右翼從夏州攻來,前面的敵軍順勢一壓,三面受敵,如何能擋?”
馬丹,歷史上的五路伐夏最終變成了笑話,高遵裕固然有罪,可戰略制定者沒錯嗎?
趙曙仔細看著,都差不多湊到地圖上去了。
韓琦問道:“沒那么巧吧?”
沈安無奈的道:“韓相,沙場征戰,從來都是要做好最壞的準備。否則什么都往好處想,那不是沙場,而是玩樂場。”
什么都往好處想,那還要預備隊來做什么?
沈安指著興慶府說道:“而且西夏人若是夠狠,他們用對付遼人的手段來對付咱們怎么辦?”
趙曙回身,韓琦心中一凜。
“堅壁清野?”
“對,還有收縮兵力。”沈安覺得這群君臣好歹不全是棒槌,就是一廂情愿了些。
“若是初期不利,梁氏令諸軍回收,大宋必然揮師而上,可這么一上,補給哪來?一旦斷了補給,不用敵軍攻打,我軍自然崩潰。西夏人順勢反擊,到了那時……”
沈安一拳捶在架子上,“到了那時,大勢就要逆轉了!”
君臣悚然而驚。
“遼軍數次攻打西夏,都敗在了這一下上面,咱們卻是忽略了。”
歷史上趙頊也忽略了,結果國運逆轉。
趙曙肅然道:“此事你提醒的及時,朕卻是太樂觀了。”
韓琦有些后怕的道:“虧了安北,否則老夫還自以為得計。”
君臣看著沈安,不禁暗自贊嘆。
這樣的才是名將啊!
……
第三更,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