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怒了,喝令道:“攻城!攻城!攻陷雄州,全軍重賞!”
身邊有人說道:“陛下,那沈安用大遼勇士筑京觀多次了,大遼該給宋人看看自己的武勇,否則這個天下是誰的?”
百年來,不,準確的說是太宗皇帝北伐失敗之后,在遼人的眼中,大宋實際上就是個地方政權,和五代十國那些軍閥并無區別。
可現在這個地方政權竟然爬起來了,反手一巴掌把大遼打的好痛。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耶律洪基冷冷的道:“今日朕就要用雄州的軍民尸骸筑京觀。”
遼軍再度發動了攻勢。
“陛下,宋軍前出莫州!”
什么?
耶律洪基看著斥候:“多少人的游騎?”
斥候面色有些白,“陛下,不是游騎,是數千騎兵,后面有數萬步卒。”
“這是河間府的宋軍出動了。”
“富弼在雄州,何人在指揮?”
耶律洪基握緊馬鞭,覺得留守的那人膽略不錯。
斥候搖頭,“不知。”
“數萬步卒,陛下,不足為懼,我軍只需派出一萬騎兵就足以牽制他們。”
身邊的臣子馬上開始分析局勢。
“若是不行,放他們過來也成,最后聚殲于雄州城下。”
這個謀略類似于圍點打援。
耶律洪基贊賞的看了這個臣子一眼,說道:“此言甚是。”
這是定下了謀略,馬上有人去傳令。
“一路襲擾,放到雄州來。”
耶律洪基躊躇滿志的道:“讓他們攻打慢一下,等那數萬步卒來了再一并動手。”
“陛下……”
又有斥候來了。
不,是信使!
信使疾馳而來,近前說道:“陛下,折繼祖和種諤突然折返,已經攻入大遼境內了,寧邊州危急。”
“韓琦!”
耶律洪基冷笑道:“這是韓琦的手筆,為了救援富弼,他甘愿放棄了右路大軍,如此西夏也得了喘息之機,咱們算是成功了一半。”
眾人點頭,贊美著此次圍魏救趙的英明。
“擋住!令西京傾盡全力也要攔住折繼祖和種諤。”
耶律洪基看著前方,說道:“韓琦還有什么手段盡管使出來,朕在此等著他。”
氣氛漸漸熱烈。
“加派人手去打探消息。”
斥候和游騎不斷往來,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陛下……”
又來了一隊信使。
“陛下,宋軍出雁門了!”
“什么?”耶律洪基大怒,“宋人哪里有那么大的膽子?韓琦也指揮不到雁門的宋軍!”
信使拿出文書,“陛下,宋軍正在瘋狂攻打各處堡寨。”
“瘋了!宋人瘋了!”
耶律洪基面色鐵青,嘴里說著瘋了之類的話。
可大家都被震動了。
宋人的反擊竟然這般激烈,誰在指揮?
一個念頭在盤旋,但無人能確定。
“陛下,宋軍出了唐縣!”
耶律洪基瞇眼看著城頭,額頭上的青筋蹦跳著。
“這不是韓琦能干出的事,是誰?”
“是宋皇嗎?”
“不,宋皇遠在汴梁,來不及指揮!”
“那是誰?”
……
大名府,趙曙身著戎裝,在群臣的陪同下登上城頭。
“萬歲!”
城外的宋軍齊聲高呼,聲勢駭人。
包拯跟在他的身側,低聲介紹著情況。
“遼軍發狂攻打雄州,一是想擒獲富相,打擊我軍士氣;二是想圍魏救趙,讓咱們的人從西北撤回來。”
“朕知道。”
趙曙看著城外,無數將士正在集結。
他們將奔赴北方,和遼軍決戰。
“中路軍打下了洪州和宥州,進展順利,遼人坐不住了。”
趙曙冷笑道:“若非是西北在大戰,朕此刻就想起大軍和耶律洪基決戰,一戰決出兩國的勝負。”
眾人不禁暗自苦笑。
這等決定國運的大戰哪里能輕易開啟。
當年北伐就是如此,結果一敗之后,大宋國運一路下滑。
而真宗時遼人傾國南下也是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結果兩國戰平,遼人不再隨意南下,影響深遠。
宋遼百年,這樣的大決戰也不過上演了兩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