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帶了幾分新奇,對號入座。
不知是誰排的,都是各班穿插著來的,同寢室的也不在一處。
李遠本來以為與霍寶會同桌,沒想到兩人中間隔了兩排,只能無奈分開。
等到霍五進來,就給大家講了第一次大課。
一堂課一個時辰,分上下節,中間休息兩刻鐘。
霍五的公眾課,只有兩堂,一堂是今日,一堂是結業日。
他身份在這里,太親近眾人只會讓大家失了敬畏之心。
等到各班小課時,霍五會有選擇的傳授第五軍略。
與諸將的師生名分,得靠干貨才能立得住。
當然教授的這些,比霍五讓霍寶摘抄的那些少的多。
霍五想要打破諸部壁壘,拉近與諸將關系,可并沒有借著弟子名分收心腹的意思。
他不缺心腹,親信也有諸帥,拉扯新人平衡舊人什么的,就是沒事找事了。
霍五的第一堂說的是滁州軍的軍紀的重要性與滁州軍的野望。
沒有軍紀,滁州軍就走不到今日。
沒有軍紀,滁州軍就是一盤散沙。
誰要無視滁州軍的軍紀,誰就是滁州軍的敵人。
至于滁州軍的野望,不用說如今已經占了大半個淮南,也在江南立足,剩下的自然是剩下的淮南三州府與金陵東西各府。
就是這樣,上半節課,大家正襟危坐,聽得直冒冷汗。
提及滁州軍的軍紀,容不得大家輕忽。
要知道滁州軍進金陵,元帥府開府,對地方是告示要吏考,對軍隊就直接監察隊下去,從里到外清查一遍。
違規嚴重的,直接斬首。
次一等的,罰沒家產入苦役營。
再次一等,一擼到底除名。
再次一等,一擼到底重新小兵做起。
滁州軍中層頭目,來源五花八門,即便早就學過幾次軍規,也財帛動人心,也不乏以身試法之人,結果讓人心顫。
有了前車之鑒,有人引以為戒,也有人背后憤憤不平。
霍五站在臺上,說的明白“咱們滁州軍為什么湊到一起對外說是為了保護地方,為了百姓,實際上大家都明白,是為了咱們自己個兒,天災、、苛捐雜稅,肚子沒吃的,實在熬不住,那就造反吧”
“如今有吃的,有穿的,可咱們得想想,怎么樣讓這好日子長長久久下去百姓不是莊稼,可以割了一茬又一茬,當初朝廷認命的官員老爺們這樣想,就有了咱們滁州軍,難道咱們不長教訓,要逼出個和州軍、廬州軍、太平軍”
“要是心里不滿的,就琢磨琢磨咱們滁州軍的獎賞好好打仗,堂堂正正拿自己那份該得的多好你守規矩,規矩就會護著你,要是上頭有人敢貪墨軍功、侵吞戰爭獎賞,那就讓監察隊收拾他。要是人人都不守規矩,就那亂了,你能貪墨下頭的,上面的也能貪墨你的,你以為占便宜了其實還是吃虧了”
不管大家是真聽進去還是假聽進去,都是點頭附和。
滁州軍軍規這么嚴,有人腹誹卻沒有人當年提出質疑也是因為這個。
規矩束縛大家的手腳,可是也保障了大家的權益。